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留学 >> 其他 >> 正文

留学生闪婚族:没时间谈恋爱有时间尝婚姻苦果

作者:未知  来源:华侨华人   更新:2005-7-31 9:27: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闪婚”,顾名思义,就是“闪电般的结婚”。在中国,“闪婚”已经成为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你若在著名的搜索网站GOOGLE上打出这个关键词,它只用0.03秒就搜索出17600项查询结果。闪婚的“模范”在中国的名人中莫过于曾为湖南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快嘴”李湘和恒信钻石机构执行总裁、名副其实的“钻石王老五”李厚霖了,他们从相识到订婚,只用了一个月零三天。在平民百姓中更有甚者,上海一对男女从相识到领取结婚证只用了13个小时。闪婚一族的宣言是:2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2分钟可以谈一场恋爱,2小时可以确定终身伴侣。闪婚是不是一种时尚?有没有影响到留学海外的“海生代”?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海族”里也不乏其人。
    
    “没有时间谈恋爱,却有时间饱尝婚姻的苦果。”
    
    对于在法国西部一所工程师学校任教的A教授来说,“闪婚”这个词很陌生,可对闪婚这个事,几年前就身体力行了。他对记者说,选择闪婚是迫不得已的事,因为他的“那一半”在国内,他们没有时间交流,谈恋爱。“没有时间谈恋爱,却有时间饱尝婚姻的苦果。”这句话可算是A教授对自己的婚姻经历的总结。至今A教授还形单影只。
    
    A教授是1982年公派来法国留学的,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后,经他的教授推荐,通过了法国国家统一考试,入选大学教师,经双向选择,他到了西部的一所国立工程师学校做副教授。事业安定了,婚姻的事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A教授是“文革”后中国刚恢复高考制度不久从农村考到北京上大学的,他学的是理工科,班里女生很少,用他的话说,当时是既没有心思也没有机会谈恋爱。他认为,立业是立身之本,所以也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1982年大学毕业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公派出国留学,经过短暂的法语培训,就来到了法国。
    
    在法国的学习也不轻松,由于语言的关系,学习起来甚至有点吃力,他更是一头闷在实验室里了。他的交际范围很小,由于未来的毕业去向不定,所以他也就没有考虑婚姻的事。这事就一直耽搁下来了。
    
    事业安定以后,A教授也处了几个法国女友,但都很快就结束了。他认为是文化差异作祟,这方面无法弥合。他的朋友就张罗着给他介绍国内的女子。他的时间很少,每年就是暑假的时候时间充裕一些,但一回国各种事情就来了,真的没有时间谈一场恋爱。后来有朋友给介绍了一个在北京某高校任教的英语教师,他见过一次后认为不错,大家就促他把关系定下来。他也认为两人都是教师,应该是没有不可调和的分歧,这事拖得再长对他也是一个样,同样是没有机会相处。恋爱是一辈子的事,结婚后再慢慢谈吧。两个人又见过几次面后,就直接办理了结婚手续。这样女方就以家庭团聚的名义来到法国。
    
    可是在他新婚妻子来法后不久,就出现了问题。过惯了大都市生活的她对这个小城市单调机械的生活无法忍受,她既找不到工作,也没有朋友。她要求他搬到巴黎去。对A教授来说,这却不是轻而易举的。要换工作,在法国有很多条件的。在巴黎,根本没有他的位置。所以,两年后,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女的搬来巴黎,在一家华侨的制衣厂打工;他继续留在那个小城市做他的教授。
    
    之后,也有人帮他张罗过,但他一直下不了决心再结婚。问他对做他妻子的人有什么特殊要求么?他说,不一定特别漂亮,但一定要聪明,有情趣。记者还给他加了一条:不嫌弃他在的这个城市小,因为已经升职为正教授的他更离不开这个城市了。他笑了。苦恼人的笑。
    
    “婚姻也是实现理想的一种手段。感情并不就是婚姻份内的事。”
    
    很长一段时间,B女士的爱情故事都被视为留学生中的传奇。她的经历也确实具备了一个浪漫爱情故事的基质:一见钟情,闪婚,婚后事业蒸蒸日上。
    
    来自大连的B女士,在来法国留学前曾经到新加坡留过学并工作过。1999年通过留学中介介绍到法国西部的布列斯特的一个商校读书,后转到一所私立语言中心学法语。大概是她来法国半年左右,一天晚上她在当地的一家迪斯科舞厅跳舞时,遇到了法国小伙子保尔。保尔是斯特拉斯堡人,在瑞士航空公司工作,那天来此地看望朋友。两人谈得投机,当晚保尔就跟她去了她的住处。第二天,保尔回去时,邀她同行。一周以后,她从斯特拉斯堡回来,就自豪地向同学们宣布:她要结婚了。不久,两人就举行了婚礼。
    
    “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找到一个法国人结婚,解决我的身份问题,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B女士优雅地弹了一下烟灰,语言也直率得吓人。“有很多人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做什么都不成功。我来法国就不是学什么习的,30多岁的女人了,我早学够了。我也不想谈恋爱浪费时间,我谈不起。其实婚姻也是实现理想的一种手段。感情并不就是婚姻份内的事。谈的时间长了就有感情了?那也不见得。有多少青梅竹马的人结婚了,到头来还不是离婚了?所以,我来到法国的第一天,我就开始寻找了。我的同学都记得,我那时是很少上课的。因为我们学校里全部是外国人,没有法国人,我也就懒得去了。”
    
    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B女士心想事成。在和保尔结婚后,B女士曾经想成立一家贸易公司,做进出口生意。后来因各种关系太复杂,就放弃了。现在,她做一家法国高档化妆品公司的在伦敦的代理,主要是针对当地华人的。生意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对于目前他们两人的关系,B女士不愿意多谈。她目前长住伦敦,保尔住伯尔尼。他们还没有孩子。但她的同学对记者说,B女士每次回来,都给她丈夫买一些名牌服饰,很舍得花钱。这样看来,应该是不错的。
    
    “不到黄河心不死。虽然说婚姻是围城,可你还是要情不自禁地走一遭的。”
    
    C先生的婚姻事实上除了时间短以外,它具备了一切婚姻的程序要素:认识、了解、见对方父母、结婚。只是这一切都是在两个月内完成的。
    
    今年才28岁的C先生经历却颇丰,在2002年自费来法国留学前,就在国内的商场里闯荡过,颇有些胆识和胸襟:他法语不好,可在国内出版了一本法语词汇书却卖的很好;私立商校也是上的最贵的,光学费一年就几万欧元。
    
    C先生和他妻子D女士的认识是在2004年他暑假回国的朋友聚会上。他一下飞机,在京的几个朋友就张罗着给他洗尘,在酒会上一个朋友就给他介绍了自己的大学同学,同是老乡的、在北京某电视台干编导的D女士。两个人很快就进入了状态,接着就谈婚论嫁了。随即两人都去对方家看了双方的父母,双方老人早就觉着自己的孩子该结婚了,都对二人比较满意,感觉是皆大欢喜的事。接着两人就把婚事办了。
    
    可这事刚过去了半年,坐在记者面前的C先生却是一脸的苦恼相。“我已经明确和她提出离婚了。”C先生说,“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完成学业,然后开创自己的事业,不能把生命都浪费在鸡毛蒜皮的事情的争执上。”C先生在回法国后,两人就一直在电话里争吵,两个人一个月的电话费要花到上千欧元。C先生感到太累了,他没有这个精力了。
    
    当记者问到他当初为什么这么匆忙的结婚时,他说:“事实上那时也考虑过这个结果,老话说的好:不到黄河心不死。虽然有人早警告说婚姻是围城,可你还是要情不自禁地走一遭的。”C先生颇感慨。但他不认为当初的决定草率,“有些事情不经过婚姻这一遭,你是认识不清楚的。我当时想,我们两个的背景都是很简单的,用不着长时间的调查,还有那么多共同的朋友,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可就没想到性格不和。”记者问这是不是需要个磨合期的问题,他说他不想在这上面浪费精力了,“有时候修修补补比重建更费力气,你就要学会放弃。”他像很睿智地说。
    
    闪婚会在留学人员中形成一种时尚吗?
    
    应该承认,闪婚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美国一项有趣的研究报告称,对多数青年男女,第一次约会的印象将决定他们是否有缘。研究还发现,大多数约会者说他们在一见面的几秒钟里,就做出了是否和对方继续交往的决定,一些人甚至只需要3秒钟。这也许就是目前“八分钟约会”、“闪婚”流行的生理原因吧。也有中国的婚姻问题专家经研究后指出,一见钟情的婚姻成功率仅10%。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年轻的留学人员中较少支持闪婚的,他们更多的是选择“闪居”,借文造词,也就是快速同居。在记者接触的留学人员中,同居率已经占到80%以上。同居的理由有很多,诸如生理需要、省钱、安全、找不到房子等等。“想结婚”这个词作为同居理由被严肃地提及的时候不是太多。而这些同居的人群中,28岁以上的,同居以后有结婚意向的可占到60%多,而28岁以下的人,这个比例很小。不想结婚的理由也有很多,最重要的一条是“怕麻烦”。有专家指出,这种现象说明了有些青年人怕担责任和不负责任。而也有些社会学家指出,这恰恰是说明了当今青年人有理性、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但无论如何,闪婚应该不会成为留学人员的一种婚姻时尚。(来源/《欧洲时报》,作者/黄冠杰)


 

留学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留学:

  • 下一篇留学: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留学 留学心理素质很重要

    日本留学生省钱有妙招

    日本留学 留学申请各阶段条件是

    办理日本留学签证的三大注意事

    留学生需要了解的中日文化差异

    日本留学 汽车专业的就业前景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