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在日华人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子女的家庭正在逐渐增多,家庭内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使父母亲感到焦虑不安。
据日本华人周报报道,许多华人主妇一边坦率地讲述自己的喜怒哀乐,一边希望与更多的有相同经历的华人主妇进行交流和沟通。
李女士:41岁,来日十五年,现在某公司工作,丈夫来日18年,在某大手公司就职,收入稳定,儿子上高中一年级,女儿读小学四年级。
李女士说,自己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儿子初中时上的公立中学,升高中时,她希望儿子能考上名牌私立高中,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结果事与愿违,儿子考上了东京近郊的一所公立高中。为了儿子的学习,李女士的丈夫没少教育儿子,气愤至极时还会给上几巴掌,结果造成父子反目。面对父亲的说教和体罚,李女士的儿子振振有辞地说:时代、国情和环境都不同,中国式的教育方式在这里根本行不通。为什么一定要考上大学才算有本事,只要自己将来能自食其力,即使当卡车司机也是光荣的。
面对父子间的矛盾,李女士爱莫能助,经常以泪洗面。倒是小女儿懂事听话,给了她许多慰籍。再过两年,儿子就要高考了,而儿子目前的状况令她感到很焦虑。看到朋友们的孩子自觉地学习,而且成绩优秀,李女士羡慕不已,经常自责没有教育好孩子。但是,儿子在待人接物上的出色表现,经常让她引以为傲。李女士说,儿子很体谅妈妈的辛苦,经常带妹妹玩,有时她晚上有恳亲会或送别会什么的,儿子放学回家后就照顾妹妹吃饭洗澡,直到妹妹上床睡觉。
李女士感慨地说,受许多条件的限制,两个孩子的培养教育方式不可能与一个孩子的家庭完全相同,但是,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来说,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引导。
孙女士:来日七年,48岁,家庭主妇。丈夫来日15年,原在某公司就职,后辞职办一小公司,外面揽活在家里干,其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不成问题。儿子是某名牌私立大学一年级学生,女儿四岁。
说起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李女士面带苦笑地说,真是伤透了脑筋。七年前,孙女士带着上初一的儿子来到日本,终于圆了一家三口的团圆之梦。儿子很聪明,成绩也很优秀,进了公立初中后,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度过了语言关,学习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因为不懂日语,孙女士安心在家当起了专职主妇。儿子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考上了日本首屈一指的某私立大学的附属高中,这就意味着高中毕业后可以直接升入该大学,而不必参加大学考试。
该私立大学附属高中的学生大多出身于医生、律师或大学教授这样的富裕家庭,普通工薪阶层的则为数甚少。孙女士的儿子渐渐显露出自卑感,学校第一次开保护者会,儿子对她说:同学的妈妈们都是开着奔驰、宝马去学校,妈妈连套像样一点的衣服都没有,还是不要去了!
在丈夫将近半百的年龄,孙女士意外怀孕了,女儿出生后,孙女士的丈夫对儿子的关心程度明显减弱。孙女士的儿子很难接受眼前这个现实,性格变得非常乖戾。女儿过四岁生日时,孙女士对儿子说,用你打工的收入,给你妹妹买个玩具吧。儿子反问:钱是我自己挣来的,为什么要给妹妹?孙女士说,听到儿子的回答,我的眼泪都要下来了。我不希望儿子将来能有多大的本事,只希望他能有一颗爱心,体贴孝敬父母,爱护关心妹妹,与人为善,懂得做人的道理。
与独生子女家庭相比,多子女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更多一些,这不仅是某个家庭的问题,同样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吾家有子(女)初长成”,往哪个方向长?长成什么样?值得每一位做父母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