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旅日华人谈中日关系:读王毅大使演讲有感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17 18:33: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贵在以理服人 吴云侠(东京) 读了7月18日贵报刊登的王毅大使的演讲要点,我首先感觉到大使是在“讲理”,而不是在“骂人”,更不是“逢日必反”。现在,讨论中日关系时,这种“讲理”的文章太少了,日本方面是右翼主动进行情绪化挑战,中国方面是“愤青”被动进行情绪化还击,这种情绪上升到两国领导人的层面,就是另外一种表现了。现在,代表中国的王毅大使,能够用“讲理”的方式表达看法,有利于树立中国的形象。中国的外交如果更注重“讲理”,可能和平崛起的速度会更快些。 说服日本丈夫 中村芳(横滨) 我是一个和日本人结婚的家庭主妇,搞不清楚也不想去搞清楚中日两国关系中的复杂问题。但是,我的日本丈夫看完报纸和电视后,老是问我:“中国为什么不让日本人去参拜靖国神社?”我真的说不清楚这些问题。这次,我看了你们报上王毅大使的讲话,才知道中国对“日本普通国民前往神社悼念在战争中失去的亲人从来没有提出异议,但如果代表日本政府的立场的领导人前去参拜,作为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最大受害的中国人民当然不能接受。关键是神社里供奉着发动侵略战争的甲级战犯”。我把这段话翻译给我的日本老公听,他说明白了,这次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还问我,这样的文章日本的报纸上为什么不登?还说以后要把王毅大使的这些话告诉给周围的日本人。我听后非常高兴,希望通过你们谢谢王毅大使。 一个细节 马力(东京) 我读《日本新华侨报》特细,逐字逐句地看。我注意到7月18日头版王毅大使讲话的第一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中关系总体上取得巨大发展”,一开始我想,作为一个国家的驻外大使,按照外交惯例,是要把自己国家放在前面的,他应该是讲“中日关系”的。但后来我又琢磨着,王毅大使是不是故意“错”一下?偶尔把“日”放在“中”的前面,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一个细节,也有深意啊。 敢于承认压力 老刀(千叶) 我看了《日本新华侨报》刊登的王毅大使的讲话,其中对中日关系的分析非常中肯。但是,这里面没有谈到中日关系形成今天这种局面,中国方面是否有责任?或者说有什么责任?胡锦涛主席在雅加达谈到中日关系时,说两国是“和则两利,斗则俱伤”,我认为所谓的“斗”就是双方都有责任,双方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相互约束自己。需要指出的是,对胡锦涛主席的这种看法,并不是人人都赞成的,在中国新华社主办的《瞭望新闻周刊》上,就有人写文章说:“在对日认识上,不要把自己的美好理想和善良愿望一厢情愿地‘强加’给日本,如认为日本也和我们一样认识到‘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见《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6月27日出版第26期第50页)。这显然是对胡锦涛主席见解的否定。当然,问题可能还不是这样简单。话说回来,这次王毅大使在演讲中虽然没有谈到中国的责任,但坦率地承认,“实际上,是中国时时感到来自日本的压力。”这就是一种承认现实的说法。在谈论中日关系时,应该多一些这样实实在在的说法。这样,无损于中国的大国形象。 需要向日本学习 李孟潮(熊本) 现在已经没有中国人说要向日本学习了。打开中国的新闻网站,或者去看看中国寄来的报纸,除了在科学技术方面报道日本还有长处的话,其他无论是日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就没有一件好事。所有的文章题目,都是贬义的。能给个中性题目,那就算是给面子了。我有时候纳闷,中国官方有这么多驻日本的记者,难道就是为了写批评日本的文章而来的吗?难道只能这样向中国老百姓介绍日本吗?但是,我读了《日本新华侨报》上王毅大使的讲话,对其中“日本在这些方面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的内容非常感动,这让人感到中国并不是傲慢无理的,我们的确还需要向日本学习。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