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日本用躲避地震方式区分中国人
|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14 15:16:48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
||
地震来啦!瞬间,我感到一种天崩地裂般的摇晃,柜子在身后轰然倒下,椅子被甩出去老远,我紧紧地抱着桌腿丝毫不敢轻举妄动。大约十几秒之后,晃动渐渐平息下来,我的手掌湿漉漉地一把汗啊。打开房门,走出地震体验室,这才看到操控间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的震级是7。
对,这只是一场虚拟的地震体验,是日本东京都立川市消防署“立川防灾馆”避难讲座的一项内容。 站在防灾教育中心门前,我感慨万千:人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但是,却鲜有人知道日本也是一个防灾教育设施最多的国家。防灾馆的讲解员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叮嘱参加讲座的学员“地震来临时,第一,保住生命是最重要的。第二,不要忘记关闭煤气。第三,为了逃生,请尽快打开通往‘非常口’的屋门。” 嗯,只是打开屋门而已。在日本,即使是面临大地震,日本人也不主张室外避难,而是尽可能寻找室内安全的空间暂时躲避。曾经与日本友人聊起如何分辨日本人和中国人,对方半开玩笑地说:“街头敢闯红灯的,肯定是中国人;地震来临时,拼命往外跑的,一定是中国人。”这话听着让人心里不爽,前者不说,后者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差异:面对突发灾难,中国是要“逃生”,日本是要“避难”。这一“逃”一“避”,行为方式就不同喽。 关于日本人何以不“逃”的原因,我也在追究。第一,日本震灾频繁,房屋良好的抗震性、日本称为“耐震性”成为必要条件。至今,日本人敢说:“地震不发生在建筑物上”,也就是说,日本的房屋建筑不会因为地震而倒塌。因此,多数日本人不到迫不得已一般不会贸然地逃往室外。第二,日本人从小接受防灾教育,“室内避难”的意识根深蒂固。第三,日本的地震真是太多,如果总是为此而跑,那天天上班、上学就不用干别的事情了。 我在立川防灾馆里转了一圈,还看到各种各样的文字资料,都是免费赠送的,另外还有日本江户时代消防队员戴的头巾,女消防队员戴的则叫“缠”,哈哈,估计这是给喜欢历史的老人准备的。给孩子们则是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迷你消防车等,我呢,童心依在,还想买。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防灾教育也要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日本人在培养全民防灾意识上下的功夫,实在值得中国借鉴。别的不说,近年来中国年年不是水灾就是旱灾,要么就是雪灾加上震灾,国家也好,民间也好,都有大量投入,但却没有看到投资建设一个防灾训练馆。 “亡羊补牢”的事情,谁都会做。“防患于未然”的事情,却不是谁都愿意做的事情。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作者:蒋丰)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