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研究生”制度下的中国学生

作者:邢熠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4 11:25:3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研究生是个特殊的群体


因为在大学里的非正式身份,研究生们无法享有很多基本的权利,属于特殊的群体。用孙玲的话说,“进了千叶大的门,却没成一家人”。在千叶大学,研究生入学后不能参加入学式,坐车上学不能买学生票,研究室里也没有为她们准备的桌子。后来还是在一位老师的帮助下,她才找到个落脚的地方,在这之前只能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然而即使找到了桌子,她也没有研究栋的门卡。学习到晚上时常跟在人家后面进出楼栋,这让她觉得委屈。她说,“这一年自己就像是学校的幽灵,飘来飘去的。”


作为一个刻苦努力的“校园幽灵”,孙玲非常在意自己的课业。然而对于外国研究生,学校对他们的课业并不管束也很少关心。平时愿意上课就来,不来也没有任课老师会在意。她是大学毕业后来到日本,想要报考硕士学位的。但研究生的这一年,老师不允许她与硕士生一起上课,只是让她到本科教室去“补习功课”。据孙玲说,只有导师在研究小组上课时,她才算能听到硕士课程。上课要求按各自的课题发表研究报告,有一次轮到她了,老师问:“你要做吗?”她不想总被这样区别对待,坚持每一次都做好。“没有出勤率,我也去上课,没有成绩,我也交作业。”她如是说。


不仅如此,有的时候研究生还受尽学校与日本社会的误解。记者曾打电话到东京一家有名的私立学校,询问该校中国研究生的情况。对方宣传科室的负责人甚至直言,“是有那么几个人为了签证在上科目别履修生的课”,让人语塞。孙玲当初在到处寻找学校时,也曾接到过一封东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的回信,信里不但婉言拒绝接收她为研究生,还写下“从中国大陆来要作研究生的学生特别多,已经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略)我院决定暂时一律不接受以考研究生为目的的国外所有学生”。这封信曾一度将她本就脆弱的信心打击殆尽,让她感到自己努力的目标,在别人眼里是这么不值钱。



在老师的帮助下,孙玲就读“研究生”时有了一张自己的书桌。


中国研究生拼搏在逆境


即使是这样,每年还是有大批中国学生希望成为研究生。像孙玲这样的女生,又经历了什么生活,像她这样的中国留学生还有多少?


孙玲说,她是一个做什么都已经习惯失败的人。两年前语言学校毕业,刚开始找大学时,她还真没瞧得起研究生。认为这无非是一场和教授的“相亲”活动,对上眼了就能上。然而事实告诉她,没有哪个学校的研究生大门向她敞开。各大学落马之后,千叶大学这根被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折断了。她开始自暴自弃,找到一家专门学校混日子。每天学校、打工、回家三点一线,一晃就是整年。


一年前,偶然的事让孙玲又想起了曾经的目标与失败。她决定再试一次,这次只报考千叶大学。这一次她却没有找导师,而仅是孤注一掷地将材料递了上去。在合格通知书下来的同一天,她接到了后来导师打来的电话,“到我的研究室来吧”。从这时起,她看世界的角度又发生了变化,当你努力拼搏时,有好多人会注意到你。曾真心挽留她的专门学校老师,带着她找桌子的大学老师、心疼她彻夜写报告为她翻箱倒柜找资料的前辈,每个人都是如此。她认为自己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应得的回报。


孙玲坦言,坚持考上研究生的原因里,也有报复心理在作祟。她语言学校的老师经常训导她,“你太笨了,肯定考不上硕士”,她想不输于人;曾拒绝过她的每一所学校,她想证明自己;就连重考千叶大学,也是为了“给拒绝过她的老师点颜色看看”。当问及她留学日本、立志考上硕士的根本原因时,她思索了很久才无奈地承认,“也许就是为了出人投地吧,没文凭撑门面怎么行”。虽没有惊天动地的理由,但说出了大多数留学生最质朴的内心诉求。


面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孙玲并没有太多的憧憬与期待。她说,在开学式上本以为自己会像超级女声晋级赛那样,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本以为自己会像AKB那样,表情凝重地面对长焦特写。奇怪的是她什么都没有做,被问及感想时反而语无伦次。开学式对她来说是向过去的告别,让种种情绪包裹起来流走。但已经考上硕士的她,还没想好如何迎接未来。在找到下一个目标之前,研究生时期的经历,恐怕得供她消化一段时间了。


(摄影:本报记者 邢熠)


上一页  [1] [2]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