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外国留学生比例提高中国学生考日本顶尖大学难度降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文汇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28 14:47:58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日本大学发展的共同目标。在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东京大学校长滨田先生在3000多名新生面前毫不讳言东大学生的两大弱点:其一,国际流动性迟缓;其二,尽管学生素质均衡,但缺乏多样性,言外之意,国际化程度不高。为此政府和大学正在积极扭转这个局面,在此期间,对中国学生留日亦传来不少新信号。


在日优秀人才要会三门语言


近年来,日本大学国际化程度偏低,日本学生“内向化”饱受诟病。除了大学制度保守外,日语授课局限性显现无疑。当然,这其间也有日本经济不景气,家庭受资金困扰等因素,使学生无法实现海外留学。据特定非盈利活动法人日中产学官交流机构近期的调查显示,2004年日本学生海外留学人数尚维持在8.3万人,但之后明显走低。2010年降到5.8万人。近年来,日本政府愈来愈意识到学生国际流动性滞后对人才培养的不利,为此政府开始投入巨额预算,期待更多的学生获得留学机会,增加日本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与之相应,日本各大学在加强国际化方面亦动作频繁。比如东大推出具有标志意义的改革——提出秋季入学提案,同时进行学期变革。具体做法包括鼓励新生海外留学,为提高英文水平,现在用英文撰写论文等课程已成为一年级本科新生的必修课。学生每周上课一次,用英语来学习如何组织英文论文,如何自由设定题目,对初拟论文进行同学间相互批评讨论等。


除加强英文训练,东大认为随着近年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升,未来中国市场不可或缺,学生必须掌握与中国打交道的能力,为此学校开设李白、杜甫等大家的汉诗课程,还有《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名著原文阅读等课程,以提高日本学生汉语方面的素养。


此外,去中国名校短期留学亦列入东大具体时间表。东大甚至提出在国际化日趋加剧的背景下,东大学生掌握三门语言(日语、英语、汉语)“理所当然”。


东大等日本大学国际化进程的加剧保证了日本大学的质量。近日,更有日本自民党教育再生实行本部向安倍首相提出所谓“大学入学考试托福义务化”的提案,其中提议30余所大学托福达到90分是毕业硬件条件。此举意味着欲选择日本留学,尤其希望升入名校的中国学生,除日语外还要学习英语。此前,一些中国学生因为英语学不好才选择学习日语,此种想法多少已落伍。


日大学提出扩招留学生计划


日前,日本国立大学协会会长、东京大学校长滨田纯一代表该协会宣布,为加速日本国立大学国际化进程,日本全国86所国立大学将在2020年前,使在籍外国留学生人数比例达到10%。滨田介绍,目前日本国立大学外国留学生人数比例仅占到总人数的5.8%。


日本大学分为国公立、私立,国立大学因质量均一,学费低廉,就业率稳定等特点,成为外国留学生升学的主要选择。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国立大学性价比大增,报考人数连年递增。但是由于招生数量有限,留学生要考入国立大学绝非易事。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今年年初公布的《最新外国留学生人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5月,留学生升入国立大学总人数约为3.5万人。其中,升入国立本科人数比例仅为14.9%。


为了获取更长足发展,日本国立大学对优秀生源的获取同样表现急迫。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与欧美诸国相比,日本大学在大规模接收留学生方面处于劣势,直接表现在授课语言以日语为主,这使一些想选择日本留学的外国学生不得不重新学习语言。为此,国立大学协会希望在授课科目英语化方面有所突破,具体目标是在2020年前使外籍教员比例达到6.4%,英文授课科目达到2.4万门。


日本国立大学招生人数比例提升对中国学生无疑是利好消息。不过要提醒学生的是,日本大学大幅增加英文授课科目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日语学习,虽然日本大学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不同于欧洲,日本的社会与国民仍相对保守,凭借英文在日本畅行无阻还不太可能。所以,有意选择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仍需重视日语学习,通晓日语是深入了解日本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手段。


此外,国立大学外国留学生扩招计划,势必加剧与私立大学的生源争夺,使一些中等偏下的私立大学招生更加雪上加霜。今后,中国学生选择这类大学就读更需谨慎。(陈小牧 上教留学日本问题专家)


【数字链接】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最新统计,2012年在日中国留学生总人数为86324人,比前一年同比减少了1.4%。尽管如此,但中国留学生仍位居在日外国留学生的排行榜首位,占留学生总人数比例为62.7%。此外,在2013中国国际教育展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教委公布的最新出国留学热门国家排名中,日本留学人数排在第5位,日本依然是中国学生的热门留学目的国。


文汇报 2013年6月14日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