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海归”大潮中为何“日归”者少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24 19:23: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水保所)展开2003─2005年“百人计划”,面向全世界公开招聘高科技专门人才。欧美华人学者应征者众,在日华人学者问津者寡。目前,该所已聘请了30位学成归国的海外学者,其中从日本回国者只有3名,印证了“海归”大军中“日归”形单影孤的现象。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现在中国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中,“海归”人才已近千人,但“日归”却不足50人。

  有华人学者在分析在日华人学者归国者寡原因时指出:首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也好,“百人计划”也好,中国招聘高科技专门人才,条件还是相当苛刻的:要有博士学位,要有两年以上国外科研工作的经历,要有达到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要主持或作为业务骨干全程参与课题过程并做出显著成绩,要在重要专业刊物上发表过3篇以上有影响的论文并被SCI或EI收录等。要达到这些条件,在日学者明显劣于欧美学者。

  原因是:1、在日本学博士课程易,得博士学位难。在欧美,大部分博士毕业后都能拿到学位,而在日本读了五、六年博士课程还拿不到学位者比比皆是。

  2、就职同样难。日本并非移民国家,对外国人学者就职一向苛刻。一位现在日本国家研究所做研究员的华人学者介绍,在日本只有外国人非常优于日本人,并在工作中起到“非他不可”的无可替代作用时,才可能被聘用。日本聘用学者时,不仅考察其专业水平,还要考察其人品、合作精神、领导能力等。

  3、日本教授、副教授级的学者多为终身制,这也是日本聘用外国人学者任职苛刻的原因。在欧美学习工作的外国学人,达到这些标准相对容易些。这些因素决定了在日华人学者达到中国国家招聘线的人数,明显少于欧美的华人学者。

  其次,是语言因素。在日学者日语好,英语就差些,而发表在日本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并不算国际级论文。留学欧美学者发表过20篇以上国际级论文者并不鲜见,而留日学者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其三,由于日本聘用学者实行终身制,能达到上述招聘条件的留日学者,大多已生活稳定。中国提供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的课题经费、提供三室一厅住房及27万元购房补贴、负责家属工作及子女安排等,除课题经费一项尚有吸引力外,其余已不成为优惠条件。据介绍,列入中国“百人计划”的学者一年收入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在日本若被聘为副教授以上职位,年收入100万元人民币不成问题,这也是留日学者归国者少的重要原因。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