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融中日书画技艺于一身-记旅日书画家乔丙俊
|
作者:黄文炜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29 20:20:26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书画家乔丙俊时常想像古代王羲之写字的模样,他觉得王羲之应是趴着或者跪着,在小案子上写字的,那样的写法与现在日本人写大字的方式很接近……乔丙俊认为,日本人研究中国书法很彻底。比如日本人对汉字的起源——甲骨文的研究比中国更细。虽然这些年乔丙俊在日本的日子过得很低调,少了在国内时的风风光光,但他觉得过得很充实,在中日书画界找寻理论和现实的连接点,进而融中日书画技艺于一身,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快乐。 乔丙俊,山东武城县人,1957年出生,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后又考入江苏国画院,在傅抱石先生次子傅二石教授的指导下,国画理论与绘画技术大进。为了更好地创作,他访遍名山胜水。在第二故乡姑苏,乔丙俊得到了左笔书法大师费新我先生的真传。乔丙俊非常喜爱苏州,他创作的虎丘图笔法细腻,功力深厚,构图严谨,并巧妙地利用了塔本身的倾斜增加画面的美感。乔丙俊东渡扶桑前的作品很明显地呈现了吴门画派的风格,吴门画派在明代是中国的代表画派,一直衍传至今。乔丙俊笔下的明媚的江南水乡风光和具有吴门画派风格的仕女画都很好地体现了他的高深功力和思想感情。 1991年,乔丙俊经傅抱石纪念馆和徐悲鸿纪念馆的同时力荐,赴日本留学。在全日本书道学院,拜师种谷扇舟先生,系统地研究书法技法与书法理论以及东方美术史,同时求教于东山魁夷、加山又造诸先生,其业绩得到了中日两国艺术界的认可。乔丙俊“弄墨”又“舞文”,他把这看作是人品修养的一部分,他潜心研究古文、诗词,创作的百多首诗词,被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称誉为“神韵高雅,色彩鲜美”。 1996年在日本举办的“中日韩文化暨中日韩水墨画展”上,展览期间350余幅参展作品共卖出17幅,全部都是乔丙俊一个人的笔墨。日本的几家电视台为此做了特别报道。因声名鹊起,其作品被日本国会收藏,乔丙俊还被当时的众议院议长伊藤宗一郎邀至国会座谈。乔丙俊现任山东大学书画研究院客座教授、樱美林大学客座教授、世界艺术家联盟副会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西安分院名誉院长,傅抱石纪念馆研究员等职。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手指已经习惯了触摸键盘,谁还握笔呢?乔丙俊可不这样认为,他说在日本民间学书法的人很多,他们把书法看作是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习字而修身养性,对年轻人来说写得一手漂亮的字,就职就增加了一些有利的砝码。现在日本的一些企业还是保留手写贺年卡的习惯。乔丙俊认为日本的书法家们对中国书法深有研究,一些书法家到中国去,对中国各地的有名碑文可谓了如指掌,对中国书法的代表艺术颜体、柳体研究得很细致。但他也并不觉得日本的书法样样都好,他认为有的前卫书法创新得有点过头了,脱离了汉字的规律。 山口县有个秋吉台国际艺术村,设立于1998年,目的是为日本国内以及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提供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交流的舞台。由于山口县与山东省是友好省,山口市与济南市又是友好城市,2003年,国际艺术村邀请山东籍的乔丙俊到那儿进行为期半年的艺术活动,美丽的秋吉台给乔丙俊留下了至深的印象。最难忘是烧山,夜晚,约5米高的熊熊山火弥漫,山野、草原似乎在移动,这是难得的奇观。那儿还有日本最大的钟乳洞——秋芳洞,在地下一百米深处,洞内生长有各种奇异的生物。良好的艺术氛围和自然界奇观给了乔丙俊诸多艺术灵感,从那时起,他每年都要创作以烧山为主题的画。作为第一个走进艺术村的中国艺术家,乔丙俊深感自豪,在艺术村,他举办画展以及讲座,不要任何报酬。他还表示,在艺术村中展出的自己的画,只要谁喜欢,可以自由拿回家去的。从那时起,山口县的人就记住了这位十分豪爽、大气的中国书画家。今天,山口县已经成了乔丙俊画作流传的一个重要基地。 身在东瀛,乔丙俊悉心学习日本书画界的精华,更热心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到日本。眼下他正热衷于筹备今年9月在日本举办的“国际儒学书画名家邀请展”,这个邀请展的宗旨是为了纪念孔子。乔丙俊说,以日中文化经济研究院的名义邀请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书画名家相聚日本,以儒家思想为立足点,以书画抒怀,与有志于儒学思想研究的各国友人一起大力倡导儒学之风,共同建造一个充满博爱、仁慈、礼仪、正义与智慧的美好世界。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