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原汁原味中国情--日本名古屋中华料理"麒麟楼"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1 11:42:4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麒麟楼的主人

  文/林祈

  何谓麒麟?吉祥如意,神话之物。《礼记礼运篇》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灵就灵在它总为人们带来幸运。大概日本的麒麟啤酒便大沾其光大走好运罢。

  即日“煮酒论英雄”,说起中华料理麒麟楼。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涂善祥极力推荐这一菜馆,说它是少有的在异国他乡而“不走味”的中国菜,因此他常借此宝地,宴请八方艺术嘉宾。

  既然麒麟楼有此口碑,何不去麒麟楼沾点口福?

  择日造访,适逢麒麟楼乔迁,依然紧傍名古屋繁华的今池,新修的店面张灯结彩,大红大吉,一派盛唐气象,格外显眼。

  一拉门,一串清脆的铃声伴随着亲热的笑语浓浓地扑面而来。身穿蜡染唐装的小姐笑脸相迎。她们的微笑很亲切,很温暖,不是装出来的那种,不像日本大百货店电梯小姐那训练有素的“商业性微笑”“凝固式微笑”。

  后来听老板娘曹丽说她们的微笑也是训练出来的,我不由吃了一惊。听说曹丽八年前刚来日本时,一句日语也不会,通宵背好菜谱,就硬着头皮上了“前线”。有趣的是那家菜馆的日本老板竟敢录用她,说是“不会日语没关系,只要会微笑。”是啊,微笑,本来曹丽在中国的饭馆工作多年,就是个少有的会笑的服务员。老公是同一家饭馆的厨师,兴许看上的就是她的笑脸呢。

  于是,微笑着面对客人,客人报以感激;微笑着面对家人,一家和和睦睦;微笑着面对生活,她一帆风顺。曹丽从心眼里感谢那位日本老板,一句话叫她终生受益。

  而今自家开了饭馆,她也是这样要求店员的。招工面试,先看会不会笑!谁家没点烦心事呀,但面对客人就必须微笑。这种笑不是硬挤出来的,而是从心里流出来的。这种笑难就难在淳朴自然。

  曹丽的微笑甜美大方。她靓丽却不失东北姑娘的淳朴。涂善祥说她像阿庆嫂,可我左看右瞧,觉得她充其量只像阿庆嫂的女儿。她毕竟太年轻!瞧她在店里手脚麻利,八面玲珑且落落大方,与样板戏的“高大”形象相比,眼前的阿庆嫂不是更有人情味么。

  来的都是客,微笑迎八方。殷殷中国情,人走茶不凉。

  欣赏微笑,乃是眼福。于口福之前尽享眼福,我可没白来一趟麒麟楼。再看店里的装潢——大气不俗且意味深长:大墙上金碧辉煌,静谧中长安盛世风情犹在……曹丽不无自豪地说,全是她老公亲手设计的。她老公乃一店之长。雪白的厨师帽,雪白的厨师装,朴朴素素的一个东北大汉。如此手巧,令人赞叹。

  不过,手巧汉子,却是口笨之人。三言两语,自我介绍—— 张建,沈阳人,属羊。不知为什么,父亲开大车,却一股脑儿把他和哥哥都送去学大厨。幸运的是兄弟俩同时当上厨师,又于十年前的同一天来到日本。和不少华侨一样,他们先打工攒钱,后自家开店。由弟弟“领导”哥哥,两把菜刀,轮流值班,开门大吉,年终无休。

  张建借抽袋烟的机会,和笔者聊了一会儿。口笨之人,说的话却一点不笨:我抽烟但不喝酒,交的是朋友,不是酒肉朋友。

  这店长有意思!开着菜馆,却不交酒肉朋友。也许涂善祥就是他交的挚友之一。虽然我还没问过涂兄,但墙上有照片为证。照片里还有日本著名的作曲师喜多郎。

  ——我向来不做广告,只是用这把客人留住!店长说。靠什么留住客人的心呢?

  真诚热心,原汁原味!

  坚持中国菜的原汁原味,敢于不讨好日本人的口味,这是要冒“经济风险”的吧?我问。

  ——可以说是铤而走险,而后化险为夷。店长说着憨憨地笑了:多亏中国菜太有魅力了!

  多亏性格内向的他,找了性格外向的她,倒是最佳组合。开店一里一外,配合搭档,办事热情加冷静,张弛有致。

  说话间店里忙起来了,锅碗瓢盆协奏曲热热闹闹地开张了。

  我开始慢慢品味起家常菜来。就着扎啤,先尝一盘凤爪。(为什么中国人总喜欢把鸡爪说成凤爪呢?莫非鸡总想成凤!)哈哈,瞧邻桌不吃鸡爪的日本人,看我啃得津津有味,也跟着吃起来了。

  再点一碟猪蹄。不,服务小姐说的可是“猪手”。可能猪手比猪蹄灵巧吧。不过,管他是手还是蹄,只要好吃!麒麟楼自制的猪手特香,嚼来嚼去,有滋有味。想想中国汉字可有意思呢——“味”用的是口,“滋”却有水生津,换句大白话说就叫流口水。

  不信,你自己来尝尝。原汁原味家乡菜,想吃什么点什么,管保你胃口大开!

  这不,我还没说正菜呢。麒麟楼的招牌菜是什么?你自己来“注文”吧。

  这里我只说其一——枸杞当归炖牛尾。到过麒麟楼而不喝其汤,实为一大憾事。且不说牛尾枸杞当归炖汤有补,只说那汤喝在口里就甜到舌根去了。常说喝汤者多情。嘿,枸杞枸杞,养生补气,当归当归,君何不归?到了麒麟楼,且当你回故土,何乐而不为呢。

  连著名的陈健一先生也多次光临麒麟楼。陈健一又称“陈麻婆”。就是他把四川料理带到了日本,又通过日本的电视台将四川料理介绍给了几乎所有的日本家庭,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料理铁人。张建极其尊重这位大师,不但和他切磋厨艺,而且把他弘扬中华料理的精神落实在麒麟楼的每一碗菜肴之中……

  这天适逢星期六,大门外客人已经规规矩矩排起长队来了。有位曾在北京吃过中国菜的日本人,说他回到日本就到处寻找这种好极了的“本场味道”,找来找去,终于在麒麟楼找到了。

  原汁原味,满足满足,麒麟楼的微笑,麒麟楼的味道……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