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留学生眼中的日本饭店的管理理念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SOHU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7-31 19:03: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送女儿回加拿大前,在上海探亲、购物、观光。某晚在一饭店吃晚饭,可能过了高峰期,顾客很少,但服务员却站立得不少,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女儿说这在加拿大绝不会发生。她在国内上的是对外经济类的大学,又在对口的单位工作若干年,她去加国的第一年,曾在一家较大的日本饭店做收银员,所以在这方面有一种职业的敏感。尽管她服务的这家饭店人工工资不高,但店主在用人上可谓“精打细算”。最高峰时需几个人,过了高峰期需几个人,最少保持几个人,都有详细的测算并按此测算严格安排人数。因为人工工资是按15分钟计算,所以有时店主为了省钱,竟在某个(些)工人干了10分钟后就让其“休息”,实际上就是“剥削”了 这个(些)工人这10分钟的工资。中国人吃“大锅饭”太久,改革开放后虽然改变不少,但要走的路看来还很长,虽然笔者并不想国人完全效法上述日本店主那种做法。

  在女儿服务的这家饭店内,雇员中厨师的地位最高,工资也最高。说最高,是在店内而言,可能和其它饭店相比并不高到那儿去。为了留住这些厨师,又不愿意给他们加太多的工资(给厨师加工资,不但因此而增加支出,而且会引起连锁反应),店主提出小费也有厨师一分,而且厨师的份额占得较多。为此,小费统一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在每晚下班时,集中计数,按比例分成。众所周知,有些饭店的小费谁收就归谁。这家饭店的做法,显然不利于侍应生,但社会上应聘侍应生多的是,不怕你走人;而做日本菜的厨师在当地较为难觅,何况大部分厨师和店主都是日本人,还牵涉到感情、舆论等多方面的因素。经济杠杆作用在这里反映得特别明显。

  给工人工作时间长短,是这家日本饭店另一个经营管理的理念。因为女儿考取了MBA,所以向店主辞职。因店主对我女儿的工作非常满意,极力挽留。他主动提出的优惠是给你增加工作时间,而不是中国人习惯的给你加工资。即使给她加工资,女儿也不准备干了,所以谢绝了他的挽留。“如果店主不满意某个雇员怎么处理?”我问女儿。她说:“日本店主不是简单地炒你鱿鱼,而是通过逐渐减少这个雇员的工作时间,直到这个雇员自己提出不干为止”。这种颇具“日本特色”的做法,多少反映了东方人的思维定式。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