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到店里打工,我把连续三次发生的事对店长说了。他惊讶地问我为什么当 时不马上向警察报警。
报警?我压根连想都没想过。
“怎么报啊?”
“打电话呗,街上不到处都有公用电话吗?”
“我又不知道电话号码是多少。”
“110嘛!公用电话上全都有一个紧急报警用的红按钮。你只要按了那个按钮 ,再 拨110,一下就通。警察说话就到。”
“等打完电话坏人也早没影儿了。”
“那也可以立即追查呀。警察来得很快,听说最多才用6分钟。”
“可要是碰巧旁边没有公用电话怎么办?”
“嗯--”店长想了想,“要不然,你以后一打完工先给你家附近的派出所挂个 电话,请他们派人到车站接你,然后把你送回家。”
“哪有这样的事!管接管送?”我觉得稀奇得了不得。
“当然管啦,人身安全嘛!对于这一类的要求他们不可能拒绝。不信你今天就给 他们打个电话试试。”
“得了吧,老大个人还要叫警察护送,跟个什么似的。”
“那有什么关系。”
“我还是愿意自己走。书包里揣上个空瓶子就行了。”
“你那个破瓶子还是算了吧。干脆,我送你一个手持警报器,听说不太贵,我姐 姐晚上出门就带着那么个玩艺儿。”
店长从不说假话,几天之后,果真给我买来一个比手心还小的电池警报器。
“回家的路上就捏在手心里。一旦碰上什么情况,立刻拔开这个栓”,店长指着 一处插着钥匙般的东西的地方,“栓一拉开,嗬,那警报声可刺耳了。不把坏人吓 跑才怪。”
“太棒了,真谢谢你!”我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店长送我的这个宝贝礼物。
热心人还不光是店长一个,正跟我学习中文的岛本夫妇也对我表示出极大的关心 。那天的中文学习刚一结束,他们俩一定要亲自带我去我家附近的派出所向警察打 招呼。
已是晚上11点多钟了,派出所里一位很年轻的警察正在值班。我们刚一进门 ,他 “腾”地从椅子上跳起来问我们发生了什么情况。岛本先生简要地将我的“历险记 ”对他讲了一遍,他极认真地听完以后把脸转向了我:
“还记得那个人长什么样子吗?有没有什么特征?”
“块头很大,大概有一米八左右,穿运动衣,头发剃得很短,小眼睛,年龄不会 超过二十五岁。我觉得他的日语发音很象南朝鲜人。他第一次向我问路时,一开口 就说'东池袋三号大街',那没准儿就是他实际居住的地方。”
警察边听边飞快地往本子上记着。
“你三次与他相遇的地点是?”
“出了车站,过马路走二十米左右。”
“你的家在哪儿?”
我把地址详详细细地告诉他。他记完了,搁下笔思索了一下:
“凭着你说的这些情况,能不能抓到那个人,暂时不能肯定。不过,今后我们会 加强这一带的治安工作,请尽管放心。”
“晚上派出所只有一个人值班吗?”岛本夫人不大放心地问。
“夜间办公室里一般只是一个人,但外面有很多人在流动,互相之间用无线电联 系随时通报情况。”
“她是个中国留学生,到这里来学习很不容易。万一要是出了什么事情影响挺大 的。请你们一定多加关照!”岛本先生又向警察叮嘱道。
警察正正规规地向我们一鞠躬:“知道了。一定注意保卫。”他从桌上抽出一张 彩色的小卡片递给我:“今后万一遇到什么事,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随时为您 服务。”
回到家,我掏出了那张小卡片。一看原来是警视厅印发的小宣传卡。正面,画着 一个手持红色电话筒的警察,他的另一只手指着几行醒目的字:
“千万别犹豫,当你遇到下列情况的时候,请飞速向110报告:
被小偷扒窃;
看到谁突然在路上病倒了;
遇到了交通事故;
看见什么人打起架来了;
被什么人纠缠住壁脱不了;……”
无论如何,请首先向我们报告。不要不好意思,我们就专门负责处理这类事情的 。“
在卡片的反面,画着七种类型的公用电话。上面一一用图像和文字说明告诉你每 种电话的报警按钮在什么位置,如何向110报警。下面还写了一行绿色的字:“ 110 就是你的,它永远为你尽力。”
别瞧这卡片挺小,字数挺少,可一遍读下来,心里竟真地感到了几分踏实。
自从去了一趟派出所,这条马路上的情景确乎是发生了变化。当我夜里12点 多钟 再从这条路上返回住处时,没有一天不在便道上看见缓缓骑着自行车巡视的警察, 以及停在马路旁边,车顶上闪着耀眼红灯的警视厅小汽车。
我的书包里自然也揣着店长送我的小警报器。这玩艺儿简直使我觉得自己已经武 装到了牙齿。然而遗憾的是,多少个日日夜夜过去了,我却再也“无缘”碰到那个 流氓。
要是能再遇上点儿什么事儿,让我显示小警报器的威力才好呢--我甚至于产生 这么一种古怪的希望。
上一页 [1] [2]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