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西风东渐,愈刮愈盛,以至于中国的孩子们把主要的精力都用来学习外语了,对本国的典籍和文化知识则无暇顾及、不甚了了;与此同时,洋文化、洋产品和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许多人连圣诞节是怎么回事都说不清楚,也跟着起哄过圣诞,不仅过圣诞,还过感恩节、万圣节、情人节、复活节等等。
孤立地看,中国人过一过洋节没有什么不好,大家聚在一起,吃吃西餐、喝喝洋酒、唱唱洋歌,无可非议。但问题是,人们崇尚西方文化并不是因为其多么优秀,而是带有媚外的盲目性。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许多跟着起哄过圣诞的中国人,连圣诞节是怎么回事完全说不清楚。盲目的崇洋媚外是一种现实的危险,这种危险在于,中国人在崇洋媚外、拾人牙慧的同时,反而把本民族很多优秀的、本应倍加爱护、倍加珍惜的传统文化丢掉了。
前不久,几个高校的博士联名呼吁抵制圣诞节,尽管许多人群起而攻,不以为然,但笔者认为他们的呼吁是很有道理的,体现了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
有人发表文章说,人家美国人大度地过春节,我们怎么就不能过圣诞?要求国人不要太狭隘。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只是看到了静态的表象,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因为,美国和中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超级大国,文化强势;一个是发展中国家,文化弱势。人家在全世界输出美国文化的同时,表现出一点大度,那是很自然的,换了我,也会那样;而中国就不同了,我们处在被人家同化的境地,不但不能敞开大门放任人家同化,还要积极地保护自己的优秀文化遗产,以免在全球化时代迷失了自我。在这样的背景下,呼吁抵制西方节日、保护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显然是有道理、有必要的。
在当今世界,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如果在不当的教育下变得崇洋媚外,那么就会必然地出现一种身份危机:你是谁?
你是西方人吗?不是。西方人不会认你为他们的同胞,因为你的人种、长相和出身与他们截然不同,你即使定居在西方国家甚至加入了人家的国籍,也不会被他们的主流社会所认同,你是那里的三等、四等乃至五等、六等国民,那里永远不是你的祖国,你在那里不会有主人翁的感觉,那里的成败兴衰与你没有多大关系,那里的球队在世界大赛上的表现不会真正引发你的喜怒哀乐。
你是中国人吗?也不是。因为,你虽然长着中国人的模样,可是你连中国人应当具备的最起码的东西都没有:你不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等于你没有中国人的根基;你抛弃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等于你没有中国人的习惯;而没有了中国人的根基和习惯,你就不会有中国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等于你没有中国人的灵魂。这样“黄皮白芯”的人,属黄而不归,欲白而遭拒,不东不西,不伦不类,在精神上是无家可归的。
笔者历来认为,无论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而言,最深刻的自信是文化的自信,只有自信地保持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才有可能以自己的独特面貌自立于世,在全球化时代,尤其如此。如果中国是一个根基很浅、无足轻重、没有悠久传统的小国,倒也罢了,可实际的情况恰恰相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根基深厚,具有巨大文化潜力的大国,它完全有能力在继承自己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有别于当先西方文明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东方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能够给未来的人类以新的选择和更加和谐、舒适、平衡的感受。
笔者自信地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这种潜力的国家,只有中国,而笔者所结识的一些外国朋友也有同样的看法。但是,这种潜力只是一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取决于多方面的条件:一是中国的经济实力能否发展到足以辐射自己的文化的地步;二是在此过程中,中国需要把自己的独特文化加以继承、提纯和创新。努力满足这两个条件,是当代中国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