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归国学子是中日交流的桥梁之一,他们在日本留学、生活数年,对日本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了解颇多,因此对中日两国间的交流与相互理解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另外,他们回国之后将其所学发挥利用,也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推动了社会发展。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群体,人民网日本频道将会陆续推出采访报道,向广大读者展示留日学人的风采。
本期人物:
李仲生,男,1951年7月生于北京。经济学家,日本千叶大学经济学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研究员。早年在内蒙古牧区插队。1986年赴日本自费留学,1992年毕业于日本城西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日本城西大学经济学研究科,1995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年4月就读于日本千叶大学,2000年3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研究科,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2000年就职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记者手记:
十几年前的一部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感动了一代人,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或慕名寻找或重温此片,而几乎看过此片的所有人,都会用“感动”、“震撼”来描述自己的观后感。其中《我的太阳》一集的主人公,那个为了实现博士梦耗尽半生心血并不顾一切代价的李仲生也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片中他那曲回肠荡气的《我的太阳》,令无数人流下了眼泪。对他的执著,人们褒贬不一,但却都不约而同地牵挂着他的命运。如今,已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的李仲生都在做些什么?他又是如何回顾和评价自己的漫漫留学路呢?6月的一个午后,记者与他再次相约。
采访实录:
按照约定时间,当李仲生教授再次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感觉他依然是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尽管他每天只睡3、4个小时,一天中要用很多时间写书和工作,但是说起话来仍是铿镪顿挫、振地有声,看不出一丝的疲惫。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留学的?当时中日两国间是一种什么样的交流状态?
李仲生:走的时候是1986年7月。当时,出国留学还比较容易,也没有年龄限制。你看我,当时都已经35岁了,只要能找到经济担保人,再准备好毕业证书以及相关材料,经过面试合格后就可以去了。不过,好像过了两年以后,去的人渐渐多了要求就严格了,年龄也有限制了。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