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雨中和歌山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贯通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30 16:00: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冷门和热门 1点,下午的报告开始了。我在第3会场听一个有关日本华族财阀的资产累积和运用的报告。这位老先生很有意思,不知道是使用打字机还是使用计算机打的稿子,用一种瘦长的字体设定,纸的设定采用A3,连表格带附注密密麻麻地了十多张。资料够丰富,只是让人发愁40分钟他怎么能说得完。果然,老先生带着一种说到哪里算哪里的态度,看着时间没有了,把话一停,就算完了。 终于该我发表了,前面这位老先生说的时间太长了点,为我做主持的藤田先生要我掌握着把时间赶过来一点。糟糕的是那天我没有带手表,教室里也没有表,本想向我的指导教授借手表用用,可他后面紧接着又有一个主持会场的任务,等不到我报告完就得到另一个会场去,也需要掌握时间。我只好硬着头皮约摸着干了。以前发表的时候,我总是写个提纲上去说明,结果要说的内容太多,到收尾的时候总是说不完。这次发表前,曾经在我先生的大学院生讲座上演练了一回,大致的能说多少心里有了数,后来又有朋友建议我干脆写上讲稿。实在不行就照着念。于是我就准备了一份照着念的讲稿。我开始报告了,也没有太紧张,只是心里老是惦记着时间,遇到问题也没有怎么敢花时间解释,一股脑地往下念。稀里哗啦就念完了。还挺忖,主持人藤田先生一看表,说:你正好把上面那个人补回来了。现在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静默,静默了3、4分钟以后,终于有一位老先生发言了,但是并不是预想中的提问,而是对我的观点的确认。我明白了,老先生是好心,是害怕冷场而礼貌性地提问的。最后,藤田先生提了一个问题之后,我的发表就这样结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就连学术研究上也透着一种横向看齐的日本人特性,大家都在追逐热门话题。 第二场发表完了之后是休息,到外面之后见到了我的指导教授,他说:你的报告还是太难懂了,你平时上课时候机变百出,这时候的语言怎么那么僵硬?先生一说,我自己也感觉到了:我平时都是拉大纲,按大纲去说明,所以语言比较通俗好懂,这次是照本宣科,说明又少,所以比较难懂。这是比较失策的地方。 第三场报告的时候,想起我曾答应一个叫大岛的朋友去听他的报告,进到会场之后才发现自己来的实在是有些多余。这位朋友搞的是那种“主流”的研究,二次大战前三井财阀的海运研究,根本不愁没人关心,会场里几乎坐满了人。他自己也非常卖力,站得笔直,几乎把报告的内容完全背诵了下来,报告用语也全都使用敬语,显得很谦虚、又潇洒。只有看到他头上不断涌出的汗水,才能感到他实际上非常的紧张。 第四场报告是一个关于日本超市的研究,报告人也算是年轻的“主流”一分子。事前曾经读了报告者写的梗概,觉得立论和资料都有些流于表面现象,值不值得发表实在是很可商榷的事情。又听到其他的人说,这是在别的学会上已经发表过的东西,没怎么改动就又拿到这里来了。我心想这种事情我是不敢做的。做学问其实有一点像过去的艺人,对自己的看家本领要不断地拆洗翻新,就是那句行话“一遍拆洗一遍新”,不断地整理才能退陈出新。可这位先生可谓够懒的,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他的行为也还不算过分,“在成本一定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益”嘛。只是看同行们是不是接受了。 果然,到提问题的时候,有老先生站起来发难了,前面的几位还算提的客气,把报告人没有注意到的常识问题拿出来提问,问他对此如何认识。但是,报告人似乎没有意识到问题中的火药味儿,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听懂人家为什么要这样问。只是一味地沿着自己的思路回答,结果终于惹怒了一直在注意听藤田先生,他站了起来把前面提问的人的问题意图说明了一下,要对方重新回答,可对方还是一味敷衍,不仅没有实质性的回答,连一句“这个问题我认识不透、今后好好专研”之类的台阶都没有给自己准备。结果藤田先生勃然大怒,一顿痛斥之后,最后来了一句:您不懂历史!这是我在这次学会上看到的最精彩的场面了。由此我领悟到在学会发表的时候,要学会听话听音,听出提问者的话外之意,值得庆幸的是至少自己没有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总是力图正确地理解提问一方真正的意思,也算是歪打正着吧!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