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西南部的九州岛上,有一座距离中国最近的城市——长崎,这里与上海的直线距离仅800多公里。日前,记者在长崎采访时发现,中国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中国文化对其影响由来已久。
长崎人也舞龙灯
近年来,中国的节日和文化活动逐渐融入到当地社会中。过春节、闹元宵、祭妈祖、赛龙舟、纪念关帝诞辰、皇帝出巡、祭奠孔子等已不仅是华侨华人的重大活动,也成了长崎人的活动。特别是从春节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长崎市有关方面已将其作为吸引日本全国各地游客的重要旅游活动。在此期间,每天都要表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狮子舞、舞龙灯、杂技等。另外,在灯会上,还要挂1.2万个五彩花灯,流光溢彩,整个城市充满浓郁的中国风情,成为长崎新春的亮点。而每年夏天举行的龙舟赛则吸引了广大日本游客,主要参赛者是当地的日本人。对于那些没有到过中国的日本人,在长崎也能感受到“地道”的中国传统文化。
街道如同南方小镇
由于地理位置上占有优势,长崎自古以来就同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17世纪,日本进入江户幕府时代后实施锁国政策,几乎全部停止了同外国的交往。长崎成为当时日本惟一能够同中国从事贸易往来的港口。江户幕府为了加强对来日本做买卖的中国人的监管,防止和减少走私活动,规定中国商人和同船来的人员只能集中住在距离港口不远的地区,并设置了“唐人屋敷”(专门为中国人设置的居住区)。后来,由于来长崎从事贸易活动的中国人比较多,“唐人屋敷”常常爆满,不得不将提供中国人居住的区域逐步扩大。中日贸易最盛时,整个长崎地区的人口只有5万左右,而来自中国的商人就达到1万多。
1784年,“唐人屋敷”发生了一场大火,除“关帝堂”(关帝庙)之外的建筑物几乎全部被烧毁。后来,幕府在“唐人屋敷”不远处又划出一块土地,允许中国人在那里买地,自由建造住房、商铺等建筑物,逐步形成了新的“唐人街”(即现在的中华街)。唐人街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因此保持了纯正的中国建筑风格,这对日本后来的建筑以及习俗产生了很大影响。
“唐人屋敷”的大门现在已经成为日本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很多街道同中国南方的小镇一样,用石板铺路,搭石板台阶,街道的布局和设计安排得像一座迷宫,若没有熟悉的人带路,很容易搞错方位。
有日本惟一的孔庙
除了中华街,长崎还有16世纪时建造的著名的“四大唐寺”,分别为兴福寺、崇福寺、圣福寺和福济寺。这“四大唐寺”除了佛教之外,还祭奠着关帝等一些中国民间神灵。这些唐寺成了华侨华人的精神寄托和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而孔庙则是长崎现存最大的凝聚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物,也是日本惟一的孔庙。
长崎的孔庙占地3300平方米,正殿为大成殿,殿内供奉着孔子像。大成殿的后侧有崇圣殿,供奉着孔子祖先的灵位。在大成殿的两侧还陈列着72贤人的雕像。这些雕像用青白石雕刻而成,足有一人来高。大成殿左右的回廊里,展示着雕刻在大理石上的共有1.6万余字的《论语》全文。大成殿后侧的唐人馆已改建成了中国历代博物馆。每天都有很多来长崎观光的游客到这里参观。
步入富丽堂皇、中国特色鲜明的孔庙大门,首先是浓郁的香火味扑鼻而来,尽管是在异国他乡,孔庙依然香火旺盛。不时有三五成群的朝拜者前来拜祭这位孔老夫子。
在长崎市内,唐人屋、拱形石桥、兴福寺(又称南京寺)、关帝堂、土地堂、广济寺、福州会馆、孔庙和中华街以及其它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文化遗产随处可见,这里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日常生活,都保留着浓厚的中国气息。这些文化遗产已经完全融入日本社会,成为日本多元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这些与中国有关的文化遗产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被指定为日本国家以及长崎市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该市观光旅游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