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留学 >> 其他 >> 正文

“海归”之前应自省

作者:乔聚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更新:2005-4-1 6:15: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Research fellow 相当于“讲师”,但有的“海归”要把这个词翻译成“院士”;permanent economist通常指“员工”,但有的“海归”要把这个词翻译成“首席经济学家”……部分“海归”就是巧妙利用这种翻译上的“局部失真”,夸大自己的学术头衔,为自己的简历披上了华丽的外衣。这是国内媒体最近披露出来的。 过去,人们只知道“海归”可以在学历上造假,演绎出一幕幕“克莱登大学”的喜闹剧;现在,人们又发现,“海归”在学术头街上玩“局部失真”是另一种低风险高回报的造假方法。之所以走高回报,因为简单的文字游戏就可以使造假者的身价陡然提升,让那些“求贤若渴”的教育、科研机构不吝重金趋之若鹜;之所以是低风险,因为这种“局部失真”的游戏造假者有一个轻易为自己开脱的借口——“翻译差”,使他们可以安全地揣着明白装糊涂、逃避道德或法纪上的惩罚——即使真相暴露,为了保住“高师资水平、强大人才阵容”的面皮,有关单位往往会“明智”地“集体失语”,不会伤及造假者分毫。

与伪造学位证书、剽窃学术论文等恶性学术造假行为相比,在学术头衔玩“局部失真”似乎温婉得多。但是,这种违背学术道德的造假行为同样反映出造假者狡猾与虚伪的阴暗心理,其对于学术尊严与社会公信的杀伤力同样不能低估。 现在,国内已经认识到,与“土鳖”相比,“海龟”的道德风险普遍更大。因为教育科研机构与“海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更为严重,辨别洋头衔的难度远远超过辨别国产头衔价值的难度。面对数目繁多、冠冕堂皇而又鱼龙混杂的洋学术头衔,单个的国内教育科研机构难以掌握充分信息,无法明辨洋学术头衔的含金量,只有“海归”们自己清楚自己头上的头衔分量多重、价值几何。在这样的信息格局下,“海归”们的道德风险往往促成“劣币驱逐良币”局面的形成,成为教育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信所不能承受之重。

考虑到这些,“海龟”们在没有真才实学的情况下可以“海不归”,但绝对不应该用自己道德失范的行为给未来的“海归”平添工作和生活上的难度。


 

留学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留学:

  • 下一篇留学: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留学生省钱小技能解析

    中国研修生在日境况牛马不如

    去日本留学:一年的费用是多少

    盘点日本留学之必带物品

    申请日本留学的常见问题分析

    申请日本留学误区解析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