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有点怪,自从来到日本留学之后,我反而对家乡福建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与思考,但了解外界信息越多我越感伤不已——福建的国际形象竟是那般每况愈下。记得来日不久与一位老师初次见面,他问我老家在中国的哪儿,我说在福建,他马上就脱口而出:“啊,福建人在日本干了不少坏事……”我当时就有点不高兴,怎么能这么说话呢?!现在想来,那位老师可算日本人中难得的口无遮拦之人了,后来遇到的日本人听到我说家乡是福建时,总是哼哼哈哈地说,福建的乌龙茶很有名啊。以后谁要问我来自何方,我打算笼统地说,我来自北回归线。
让人遗憾的是,中国人在海外的“负面”——偷渡、不法滞在以至犯罪,大多与福建人有关。前赴后继的偷渡及带来的后果更是让人心有余悸,比如惨烈的英国多佛港惨案、海滩拾贝惨案等,还有最近的福建人偷渡伊拉克被绑架事件。人们总有一种“怎么又是福建人”的感觉。因为实在不甘于福建人“干了不少坏事”这个结论,我不得不挺身而出,我要刨根问底寻求答案:福建人怎么了?为什么喜欢漂泊异乡?为什么铤而走险?
翻开历史就知道,离开家乡谋发展是福建人的传统与习惯。福建籍的华侨、华人遍布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地区,共有一千多万人。福建人口一直迁移频繁,宋代以前,北方人口大量入闽。宋代以后,逐渐演变为向海外和台湾省迁出人口。人口“大进大出”,使福建成为著名的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据说自古以来福建的人口出生率一向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和占有耕地的比例越来越不协调,于是,福建民众只好大量飘洋过海,以逃避饥荒和战乱。
我想再绕个圈子说说福建人为什么要离开家乡,这与福建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对人文性格与地理环境、气候的关系颇有兴趣。多年前中国有一部有名的电视片《河殇》,里头就说道,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思维模式及性格特征。较早就有学者在这方面得出了结论,比如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性格暴躁易发怒。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室外活动不多,大部分时间在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具有较强的耐心和忍耐力的性格。居住在温暖宜人的水乡的人们,因为气候湿润,风景秀丽,人们往往对周围事物很敏感,多情善感,机智敏捷。生活在广阔草原上的牧民,常常骑马奔驰,性格豪放直爽,热情好客。
而具体说到福建的地理环境,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总的地理概貌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耕地明显缺乏。福建的地方官员最名正言顺的官腔就是:念好山海经,带动经济发展。交通不便的大山用来打游击战还可以,改革开放就难了。就象昔日的革命圣地延安、井冈山等地,经济发展水平比起交通发达的平原地区稍为滞后。多山又傍海的福建,为了让自个儿能舒一口气,不得不搁置山的那一面难以突破的压抑,站在高山望大海,把发展的空间放在了海的一面。
从气候来说,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各种草木茂盛,一年四季生机盎然,福建人的性格谈不上热情如火,但确实有几分不安分的特质,兼具山的坚毅与海的奔放。勤奋、肯吃苦、眷恋故土(到海外赚到了钱,总是抱着大把钞票衣锦还乡)、爱冒险、适应能力强、喜欢闯荡江湖、擅长做生意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建人善于学习,读书是一流,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中科院里的福建籍院士一直为数众多。前些年我曾经去福州第一中学采访——那是福州最有名气的中学,校园里有一处让任何人看了都会肃然起敬的独特风景,就是一座纪念碑,上面镶着该校出身的中科院院士的照片,我不记得当时是五张还是六张照片,只是校长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我们在纪念碑上留了许多位置,等待以后福州一中的学生来填空。”多有豪情壮志啊,那一刻我真为自己是福建人、福州人而自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福建出了不少全国高考状元,福建的高考录取线总是大大高于其他省份。
聪明才智再加上一颗不安分的心,福建人飘洋过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