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留学 >> 华人生活 >> 正文
施正荣大手笔并购日本大型企业 震动中日企业界

 统计显示,2006年上半年中日之间的企业并购案只有21件,较去年同期下降52.3%,呈税减之势。这其中,日企并购中国企业20件,而中方仅有东软集团参资日本企业1件。然而,就在这种钝化的市场背景下,8月初却传出消息,澳洲籍华裔富豪施正荣领衔的中国最大太阳能电力公司——无锡尚德出巨资收购日本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型企业MSK,让中日企业界为之震动。

  作为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的中国著名民营企业,无锡尚德在中国的太阳能开发和利用领域处于领跑地位。无锡尚德本次耗资3亿美元收购MSK,不仅跨出中国民营企业并购日企第一步,获得了开拓日本市场的宝贵机会,更因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收购日企的最大案例,一方面大幅提高了中国对日企实行并购的层次和规模,另一方面也使中日之间的并购由日方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一贯的压倒性优势,开始朝双向对等的方向转化。

  一、无锡尚德收购MSK要项

  8月2日,全球领先的光伏电池制造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宣布签署最终协议,通过现金支付和股票交易方式,分两步收购日本MSK公司,这个收购项目涉及金额达3亿美元(约合345亿日元)。

  具体而言,在2006年第三季度完成的第一步收购中,尚德将支付1.7亿美元,用来购买MSK新发行股票和现有股票;在截止2007年底的第二阶段,尚德将依据MSK达成运营目标的能力,以尚德股票来置换MSK的剩余权益,从而拥有MSK百分之百的股权,使其完全成为自己的子公司,第二阶段收购的价格范围在5300万美元-1.93亿美元之间。

  尚德电力董事总经理,首席执行官施正荣在协议签署后表示,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组件市场,也是外国厂商最难进入的市场之一。预计本次收购将使尚德拥有MSK在全日本的销售与市场平台,并利用这些优势来增加尚德电力在这个重要市场的份额。

  据《日本2006年光伏系统市场展望报告》揭示,日本在太阳能总安装和电池组件生产方面,都是世界最重要的市场,其产量占全球53%。2005年,日本的光伏电池和组件年产量增加48%,成长率居全球之首。MSK是日本最大的光伏制造商之一,尤其在建筑物集成太阳能电池(BIPV)生产领域里领先同俦。MSK进入太阳能电池领域超过20年之久,是世界知名品牌,目前拥有260名员工和领先的专业技术。MSK长野工厂是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工厂之一,年产能为100兆瓦,在2005年MSK的总生产量达200兆瓦。

  施正荣表示,通过此次收购,尚德将获得MSK领先的BIPV组件产品和太阳能系统设计能力等优势,并使两家位于不同太阳能领域的重要公司携手,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MSK社长笠原唯男认为,MSK除了一如既往为日本和全球市场提供领先的技术和服务外,被收购后作为尚德的一家子公司,也将获得尚德先进的太阳能电池产品、成本竞争力、财务资源和分销渠道,并可能在中国市场开创BIPV的应用。笠原唯男同意至少留任4年。

  二、海归施正荣的创业和登顶之路

  无锡尚德是由施正荣一手创办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施正荣个人身价跃升至14.416亿美元,在不到一个月的2006年1月10日,尚德在纽约所股价冲破30美元,施正荣个人持股6800万股,身价跃至161亿人民币。其后,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富豪榜上,中国大陆新首富火辣出炉,他的名字叫施正荣。但施正荣本人不喜欢“一夜暴富”的说法,他是一个有务实精神的海归实业家。

  施正荣于1988年被公派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苦修太阳能技术长达14年。2001年,施正荣回国创业,用他在澳大利亚自主研发的多晶薄膜专利技术,与中方股东共同创办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施正荣创业之初,仅靠融资600万美元。尚德在2002年处于亏损状态,到2004年则获纯利1845万美元。2002年,尚德的第一条1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投产,其产能相当于当时中国太阳能电池4年产量的总和,一举将中国的相关制造水平提高了15年。尚德投产后1年,施正荣没有急于开拓市场,而是坚持在国际上做技术认证,一年内拿下了几乎所有的相关国际认证,为日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扫除了障碍。目前,尚德的客户遍布德国、西班牙、中国、美国等世界各地,尚德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已经入围世界十强。

  据统计,世界太阳能发电规模从1995年的80万兆瓦增加到2004年的1194万兆瓦,增长了15倍。据估计,太阳能发电至2010年将保持每年30%的增幅,其后的40年也将保持 25%的年增幅。近几年,应付海外市场的巨大需求,中国企业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年增长超过100%,中国已在日本、德国、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四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国。2005年9月9日,生产能力达到120兆瓦的新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在尚德投入使用,其产能占中国总产量能的60%。在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下,施正荣领导尚德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本次大举收购日本主力企业MSK,就是尚德快速发展的证明。

  三、中日企业并购揭开时代新帷幕

  一直以来,中日企业并购呈现为单向进入的局面,也就是日本企业凭借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大举收购中国企业,尤其是面临破产重组的国营企业。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意识到企业除了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外,更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国际化的品牌效应、广阔的市场渠道。这种背景促使中国在习惯于引进外资之后,也出现了呼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导向。拥有专业技术和国际市场的日本企业,必然成为中国企业实行海外并购的目标。

  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初试锋芒。举其要者,有2001年上海电器集团收购秋山印刷机制造,耗资20亿日元;2003年三九企业集团收购东亚制药,耗资了3亿日元;2004年上海电器集团收购池贝工业,耗资20亿日元。以上出资者都是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收购行为或在行业内掀起一些波澜,但规模有限,未能改变中日企业并购案中的单向流程。但本次尚德收购MSK,系中国民营企业携带巨大资金力量登陆日本,在日本经济界引起了不小反响,某种“中国资金威胁” 的论调也隐约出现。

  本次尚德收购MSK,其不同凡响的意义在于:1、收购资金额以百亿日元为单位,其气概和能力堪与日资收购中国企业相抗衡;2、太阳能是预示未来新能源的高科技行业,且施正荣本人又是太阳能电池领域里的世界级科学家,拥有数十项专利,与日本企业具有技术对话的优势; 3、尚德的收购资金来自市场筹集,显示了中国民营企业真正的能量,也为中国实施更大规模的对日收购树立了典范。

  以尚德收购MSK为标志,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企业实力增强,中日企业并购将逐渐进入双向对等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已达6224亿美元,而累计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仅为572亿美元,不到引进额的1/10,这是极不平衡的。近年来中国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大了投资海外的力度,2005年对外投资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123亿美元,并将逐年上扬。事实表明,中国对日并购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来源/澳洲日报)

留学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在日中国宫廷料理春节传递中国美食文华 一解华侨华人乡愁
在日华侨华人学子齐聚“云上” “新模式”庆祝祖国生日快乐欢度中秋佳节
在日华侨华人学子齐聚“云上” “新模式”庆祝祖国生日快乐欢度中秋佳节
日本疫情阻断派遣职员生路 在日打零工华人叹生存难
日本华侨华人纪念《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
日本新华侨报网:日本将发放疫情补助金 华人用法多样
日本华人老板给自家公司打工被捕?涉违反签证条件
日本新华侨报网:日本将发放疫情补助金 华人用法多样
日本《中文导报》:日本启动紧急事态下的华人百态
日本华人担心当地医疗瘫痪 吁同胞少出门多沟通
日本4万华人被遣返,失去了国籍,还能回国吗?
日本华人担心当地医疗瘫痪 吁同胞少出门多沟通
日本新增餐饮技能考试招外劳 为何难激发华人热情?
日本的华人还想回到中国生活吗?当地华人的话出乎意料!
日本华人怎么了?突然掀起回国热潮,真实原因令人深思
日本法务省:在日华人可统计人口逾96万
定居在日本的华人会后悔吗?看到他们的答案后,让人意外
日本入国管理局提醒在日华人:警惕诈骗电话
日本拟于明年10月上调消费税 华人表示生活将受影响
日本优待高学历人才 让华人博士倾向于留日发展
日本优待高学历人才 让华人博士倾向于留日发展
华媒:日本将实施民宿新法 华人纷纷卖房撤退
日本拟大幅减免大学学费 在日华人家庭或可受益
华媒:日本将实施民宿新法 华人纷纷卖房撤退
规则意识淡薄 近年华人在日本触法事件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