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留学 >> 其他 >> 正文
在日华人,如何应对日本三大危机

今天,日本社会面临新的矛盾。纵观目前议论,问题意识集中在三个方面:社会体制崩溃危机、恐怖与环境灾难危机以及自然灾害危机。

  进入新千年后,社会体制崩溃之忧便笼罩整个日本。日本人口已经进入负增长时代,而对现代国民国家来说,主权、领土与国民是三大主要因素,国民的急剧减少,对日本人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

  据预测,至2055年,日本人口将减至9000万以下,也就是说,从今开始,日本每年将消失一座五六十万人口的中型城市。对此,有人以为是国将不国的征兆,而另有一些看法甚至主张,国家应对不育夫妇强制征税。

  人口减少的同时,老龄化也在加剧,据统计,75岁以上“后期老龄人口”所耗医疗资源,为当下劳动人口的4倍,而该年龄段的老人医疗费用,基本依靠全民保险系统。这种现状预示,日本将面临选择,即全体国民是否还愿意继续维持这个已运行了45年的全民健康保险体制。

  而现实是,如果废除该制度,日本这个高度成熟社会将遭受沉重打击。

  不但如此,日本全民养老金体制也面临重大考验。这个制度也是建于45年之前,那个时代,日本劳动人口充满活力,所负担的老龄者也少。而今,日本人均寿命提高,养老金领取者相对纳税人的比例大幅增加。也就是说,政府必须大幅度提高目前纳税人的养老金额,否则,这个体系将无法维持。

  而该体系一旦崩溃,不但将极大削弱这个世界第二大消费国的市场规模,而且还将威胁整个社会的劳动热情与创造愿望。但舆论怀疑,日本目前的新生代是否愿意为上一代人付出更大代价。

  在高度信息化社会中,对体制的破坏力量来自恐怖而非革命,这是日本未来学者增田米二的看法。的确,在信息社会中,单独或分散小集团的不满势力遍布社会各个角落,这些拥有特定思想的网状组织,可以用更隐蔽的方式从难以预防的角度进行攻击。其目标可能是一条互联网光缆,也可能是一座核电站水库。甚至,他们可能利用生物武器、遗传基因武器展开攻击。

  今后,除养老金、健康保险金可能大幅增额外,所得税、消费税都有可能剧增,其结果是年轻层收入减少、贫富差距加大,最终将培养出众多心怀不满意欲反抗的个人与小团体。对此的权力压制可能造成社会高压化、自由减少甚至可能导致民主制度衰退。1970年代南美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此外,自然灾害如大规模地震、海啸随时可能爆发,尽管日本具有应对这种危机的丰富经验,但在信息社会,这种危机造成的损害可能更大、破坏更加持续或恢复时间更加长久。这种灾害,也是打击日本经济社会秩序的意外力量。

  尽管目前日本关于危机的议论林林总总,但可归纳为如下一个模式。即首先是人口减少导致健康保险与养老保险双危机,随之而来的将是重税制度,其结果是消费市场萎缩、经济负增长。

  这种状况加剧了贫困层增加及两极分化,各种反社会力量集聚,它们将分散甚至集结起来对社会系统发动恐怖攻击。

  另外,短期的大范围毁灭性地震、海啸,也有可能导致社会混乱,而权力方面可能高压控制,这将破坏社会制度的稳定运转。

  尽管上述日本社会的忧患并非现实危机,但具有潜在危险。笔者认为,在日华人应提高危机意识,对社会保障问题加强研究,普及有关知识。

  在紧急灾害发生时,我们要取得日本社会配合,将灾害时的损害降低至最小。

  同时,中国大使馆领事部等部门,也应制定紧急事态的应急规则,分发给在日华人。

  而华文媒体,则应加强这方面的知识传布。(来源:《日本新华侨报》;作者:刘迪)

 

留学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在日华人成日本第一大外国人族群人数为64万8980人
日本小山市教委聘请能讲中文的教师辅导华人儿童
在日华人已成为日本第一大外国人族群
日本佐贺县医疗翻译成难题 华人积极担当支援者
日本神奈县华人可根据中文病历表到日本医院就诊
日本山梨县开设用中文等多种语言介绍升学信息的网站
日本大阪团体开设儿童课堂支援华人儿童学习
中国留日讲师池睿的死因是饮入海水后窒息死亡
方便在日华人静冈县制作中文版本的县内美食指南
日本面向在日华人留学生的服务行业渐成体系
扬州厨师活跃日本厨艺界 连开6家店
日本华媒发表第13届“华人学术奖”获奖名单
日本埼玉市为了方便在日华人引进中文报警系统
在日华人买房划算还是租房划算?
日本举行在日中国人问题研究会
不少日本企业看中在日华人这块广阔市场
在日华人将美容医院开进东京银座
在日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就学生人数已突破60万
为华人观众日本各大电视台开始导入中日文翻译系统
日本高田市为在日华人制作了中文版“生活手册”
旅日华侨代表出席第六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
在日华人男性发薪一周前钱包里的余额为592元人民币
中国川菜大师在日本
日本两家华人社团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在日本华人策划承办第30届“亚洲国际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