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留学 >> 华人生活 >> 正文

在日掌勺的中国大厨:将中华料理在日本发扬光大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侨网   更新:2007-10-30 9:57:3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三、厨海无涯 快乐人生

  说到“竞争”一般人都会给它加上“激烈”、“残忍”等感情色彩,但在刘宏明的眼中,竞争是一种快乐,他喜欢竞争,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才会有创新。他喜欢东京,因为东京的餐饮竞争是最激烈的,尤其是中华料理。

  刘宏明是扬州人,1980年开始涉足餐饮业,至今已有26个春秋。现在中国国家认定的特级酒店“富春茶社”东京支店“富春烧麦”任主厨。刘宏明是中国特级厨师,曾经去瑞士掌过两年勺。他为人和善,处事严谨,敏而好思。

  走进“富春烧麦”店厨房,看见的空间不是很大,里面摆放著各式厨具、橱柜及原材料。在东京都新宿地区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能开一家中华料理店已很不容易,而要想店铺大、厨房宽广那更是一种奢侈。刘宏明曾经肩负过接待中央及各省市领导的重任,还给前总理朱熔基掌过勺。他对菜的口味要求特别严格,口味必须一致,无一可怠慢。这就要求做菜的烹调技术一定要优秀,对原材料本身的性能要有深刻的了解。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开发新的菜式,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刘宏明说,做中华料理高档菜式的一个关键是出手要稳定,但是技术再好的厨师也难免有手轻手重的时候。怎样保持菜式的出品水平是一个难题,除了在各个环节明确分工,严格把关外,考量一个厨师素质是很重要的。谈到从业感受时,他说,不同的年代感受大不相同。80年代的餐饮业,对菜式的要求并不高。那时所谓的新品菜式主要是引进的菜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意。到了90年代,随著社会的发展,餐饮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酒家餐馆多如牛毛,竞争也很激烈,但对厨师本身没有过高的要求。而2000年以后则是另一番景象,食从“吃”的位置上升到“品”的层面。不仅对菜的本身要求更高,色香味俱全,而且还要求菜式要新,最好是罕见的。这是对厨师的更高要求。

  刘宏明于2001年来日,他很喜欢呆在东京,因为这里更具挑战性、要求更严格、竞争也更激烈。虽然说压力也更大,但是他更在乎的是这里可以给他更多的创新意识,可以使他有更大的进步、可以给他更大的进步机遇。刘宏明几年前曾率先在东京推出“刀削面”,而现在东京都内则到处可见刀削面餐馆,他们马上又改做别的。他认为在日本做中华料理比国内单调一些,但在这单调中也可以做出千变万化。在东京中华料理的变化比较缓慢,但是前景却比较好,中华料理的生存空间比较大,同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他喜欢竞争,尤其是现在的这种竞争。

  在“富春烧麦”店做烧麦的中国特级点心师刘在亮表示,三年学徒,三年自学,三年访友。厨海无涯,下厨10年才可以称为厨师。他曾在北京掌过勺,后又在南京主过厨,现在则来到东京做烧麦。他开玩笑地说:“我东、南、北京都走过,就只剩西京没去过。”在日本给他印象最深的是,1998年他当时被公派来日时,他被分配到东京新宿中华“老边饺子馆”主厨。当时给他安排了一位日本人助手,一位年龄比他大24岁的日本寿司大厨小桥先生,因原寿司店关闭,小桥到“老边饺子馆”来帮工。当时刘在亮只懂中文,日文一点也不懂,而小桥先生则与其相反只懂日文,中文是一点也不懂,两个人只能用笔、手式来交流,就像两个聋哑人似的。但半年左右,他们两人竟然配合得出奇地一致,毕竟不论是中华料理还是日本料理,同行终究是一家,而且双方之间都为了生存,就会在无形之中产生默契。现在小桥先生已近70岁了,他仍然在“老边饺子馆”给中国厨师做助手。

  刘在亮从事餐饮工作30载,现在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但他仍然认为要从新学徒,到了一个新地方,一切都要学习,还要广交朋友。他所在的新宿富春茶社的“富春烧卖”店,是经营中国著名“老边饺子馆”近20年的新宿“老边饺子馆”的姐妹店,中国南北著名的小吃“富春烧卖”与“老边饺子”齐聚东京,已成为东京食客关注世界名小吃的焦点。

  (来源/日本中文导报,作者/周宏)

上一页  [1] [2] [3]  尾页


 

留学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留学:

  • 下一篇留学: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留学生省钱小技能解析

    中国研修生在日境况牛马不如

    去日本留学:一年的费用是多少

    盘点日本留学之必带物品

    申请日本留学的常见问题分析

    申请日本留学误区解析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