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日本的时候,遇到一些来日多年的前辈,总想打听一下他们对日本的感受,借以了解日本社会。而得到的回答经常是“将来自己慢慢体会吧!”如今来日已经3年有余,不经意间偶然成了“先辈”,于是便经常被人问起这些年来在日本的感受。
井然有序的社会
对于没来过日本的人来讲,一下飞机最明显的感觉便是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出海关该办什么手续?去哪儿办?怎么办?墙上有电子屏幕说明,地上有彩色路线指引,令人胸中有数。出得海关,想要乘坐巴士或地铁,无人售票机前,每条线路用不同颜色标出来,各站的区间是多少钱,怎样换乘,都让人一目了然。再加上日语中多使用汉字,中国人只要“东张西望”一会儿,便“条条大路通罗马”了。公共场所虽然人很多,但是大家都自觉地左侧通行,没有一点儿杂乱无章的感觉。如果乘车的话,你会发现日本的马路上根本没有交通警察,但由于信号灯和路标设置得都很科学,再加上大家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交通秩序一点儿都不乱。
打工使我认识到竞争
可是如果你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你就会发现现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众所周知,日本的物价是世界最高的,就拿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大米来讲吧,价格是国内的10倍左右。如此之高的物价使得初来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不得不靠打工来维持生计,我认识的中国留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有过打工经历。即使是日本学生,也都从高中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挣钱,贴补学习。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到了20岁就是成人了,就应该自食其力。我现在虽然有了奖学金,告别了打工生活,但和我一起读研究生的日本同学有的还在打工,而且是一般的体力劳动。
如果说打工的最初阶段是迫于生计,感受到的是留学生活的艰辛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会发现,打工是了解日本社会的最佳途径。一方面通过打工可以学习日语,练习会话,了解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常识。另一方面通过打工可以切身体会到日本社会竞争的内涵。
首先日本的竞争是公平的。比如说毕业生的就职活动都是要经过数次笔试,面试,比高考选拔还要严格。在这个基础上,我把日本的竞争分成两种:一种是和别人的竞争。这是由社会来决定胜负的,只有更新、更好、更便宜的产品和更周到的服务才能被市场认可。另一种竞争是和自己的竞争,或者说是挑战极限。
我来日本之前一心想学日本的经济管理专业,但是打工的经历使我认识到,日本的经济体制基础在于一个公平而又残酷的竞争体制,于是我决定,弃学经济,改学环境专业。因为日本70年代的环境与我国现状几乎相同,但是现在却已不可同日而语,这其中应该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东西。
向往和平的日本人民
有人会说:“向往和平?别忘了去年日本首相小泉还去参拜了靖国神社。”
事实上,我接触到的日本人中,一部分根本就不关心靖国神社是个什么东西,另一部分人非常不赞成小泉的做法。举个例子,我的一个中国朋友讲了这样一件事,他以前的导师在得知小泉去参拜靖国神社后,特意给他邮来一个明信片,大意是说“小泉这样做不是在胡闹吗?这是要将日本引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上去呀!”我想这是老教授真实的感受,不会掺杂别的东西的。
在美国向阿富汗宣战和日本派出维和部队后,我所在的北海道大学有许多日本学生自发地举行抗议活动,向路人发调查表,征集反对意见和签名,向政府递交请愿书,反对美国发动的战争和日本参与战争。因此,我觉得绝大部分日本人是发自内心的向往和平。
摘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