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留学 >> 华人生活 >> 正文

在日华人尽孝不容易 父母心疼儿女不舍得花钱

作者:未知  来源:环球时报   更新:2006-3-21 13:17: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赵春青 画

 


    “父母在,不远游。”这句孔子的古训在中国无人不知。可对于在日华人而言,孝敬父母已经成了一块心病。很多人一想到此便不禁唏嘘落泪。

    父母心疼儿女,不舍得花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中国经济水平较低,中国人到日本工作、学习,必须有日本人做经济保证人,而他们的父母想到日本看望子女,只能办理3个月的短期探亲签证,根本拿不到长期居住签证。因此,在日华人不仅很难把父母接来同住,即使是想接他们来日本看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少华人创业时有心没钱,可等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父母也年事已高,很难承受旅途的奔波疲惫。

    记者认识的一位华人来日本8年了,起初生活很艰苦,他没敢想将父母接来日本,如今他博士毕业后在松下所属的企业找到了工作,很想立即把父母接到日本看看。当他满怀希望地把日本方面的材料准备好后,70多岁的老父亲却因为哮喘住进了医院。出院后,老人又以路程太远,办手续不方便为由拒绝了他的邀请。其实,老父亲是担心自己身体不好,到日本之后会给孩子添麻烦。

    不少华人父母,在中国过惯了节俭的日子,一到日本,很难接受高得出奇的物价。他们把日本的物价换算成人民币,再与中国的物价进行比较,便心疼自己的儿女,开始体谅他们在日的艰难。这些老人来到日本之后,并没能享受高度现代化社会的优越,反而总是考虑怎样才能为儿女省钱。他们不去计划好的旅行,也不买价高质好的食物。很多父母把在哪里可以买到最便宜的饭菜,当作最重要的任务。他们的做法与儿女接父母来日本享福的本意背道而驰,这也让儿女们备感内疚。

    没能见到父母最后一面,成了不少华人终身的遗憾

    有些在日华人因为不在父母身边,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眼成了他们终身的遗憾。

    李先生是个北方人,现在在一家专业学校工作。几年前,他父亲因为脑溢血突然去世了,可家人怕耽误他的工作,没敢将父亲的死讯告诉他。几个月后,当他满怀喜悦,带着给家人买好的礼物回国时,见到的竟是父亲的遗像。他冲家里人大发脾气,责怪他们不早点告诉自己真相。虽然不能每日与父母相伴,但是至少要在父母临终时见上最后一眼。但对许多在日华人来说,这可能只是一种奢望。

    日前,记者的母亲病逝。没能把父母接到日本过上一段安稳的日子,成了记者永远负疚的心病。

    有些华人为了父母,甚至以身试法

    近几年,随着在日华人的增加,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日本政府逐渐放松了对华人父母来日探亲的审查,短缩了审批时间。但3个月的探亲期限仍令许多华人不满。有些人为了能让父母多待一段时间,甚至不惜以身试法。

    6年前,记者见到一位在某大学教书的女强人。她刚找到工作,就赶紧把老母亲接到日本,一待就是两年。她不愿意做这种触犯法律的事情,但想在日本孝敬父母,除了这样也别无他法。

    有些人觉得,既然不能让父母在日本安享晚年,那就常回家看看。但对在日华人来说这却很难。刚来日本时,大家都把拼命打工赚来的钱交了学费,没钱回家。工作了,日本公司的工作习惯像一堵看不见的墙,让很多在日华人难以开口请假回家。

    一位在秋叶原一家贸易公司工作的华人女性,母亲前年除夕夜因手术住进了医院,她立即请假回家。可当她返回公司上班时,发现同事们开始以非常明显的态度疏远她,有些平时就对她心存嫉妒的人还借机为难她。后来她才知道,原来在她走后,有人议论她是撒谎请假回家过年去了。她很生气,但却有口难辩。

    也有华人认为,对于父母而言,最大的安慰就是子女能够有出息,自己在海外奋斗并有所建树就是报答父母的最好方式。(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

    环球时报   2006年03月20日


 

留学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留学:

  • 下一篇留学: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留学生省钱小技能解析

    中国研修生在日境况牛马不如

    去日本留学:一年的费用是多少

    盘点日本留学之必带物品

    申请日本留学的常见问题分析

    申请日本留学误区解析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