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飞机降落日本,“更高层次的文明”之感就更加明显。从北赤羽去高田马场,我第一次见识到日本的街道。黑色的沥青路面,白色的车道划线整洁、光滑而醒目。双车道路旁的人行道,也是沥青石子铺就。单行线两边,用白线画出仅容一人通过的人行道。每隔50米就有一根电线杆,有车来,得侧着身子从杆旁通过。一路上,走走看看,充满好奇。路上连一张纸片都没有,偶尔可见的是屋檐下的花盆,开着几朵小花。
与香港不一样,这里商店工厂的招牌一般都不大,素色基调,与周围相当协调。门前挂着一串风铃,两张竹帘,几根麻绳;又或一丝清水,沿着青青竹筒削尖的端口,缓缓流下,落在地上的石盘里……显然,商家依赖的,不是招牌的大字和抢眼的颜色,而是门面装饰的文艺和雅气。
这便是90年代,我对广州、香港、东京的第一次印象对比。
2 乱扔垃圾,随时会被邻居盯上
我在北赤羽的一个民间留学生公寓住了下来。公寓内的前辈就第一时间告诉过我:垃圾必须分类后才可以丢掉。而且,不同类别,收集时间也不同。一般生活垃圾的收集时间是每周二和周五,不可燃的是周三,资源类是双周周四;所有收集时间都具体到当天上午10点前,过时不侯。
前辈还顺便交给我一本生活指南,里面详细记录各种信息,包括垃圾分类标准、方法和收集时间等。学习这本指南,也成了我的日常功课。
日本有明确的垃圾分类标准,每个区有各类垃圾固定的回收时间
刚开始难免挂一漏万。有一天大早,我赶着上学,忘记扔餐余(可燃)垃圾了。晚上回来,那个四帖半(一帖相当于一个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充满了酸腐味。第二天,我把它和不可燃垃圾装进一个更大的袋子,心怀侥幸地扔到了最近的垃圾收集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