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留学 >> 华人生活 >> 正文

透视在日华人思归现象

作者:未知  来源:SOHU   更新:2004-11-1 8:51: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首先是语言问题,在日本时张雪梅老嫌自己日语不够好,努力看日文书听日文广播,回到中国后,张雪梅感到了日文的“别扭”。一次和一同事聊天,对方突然说:“我们都是中国人,说纯粹的中国话好不好?不要当假洋鬼子了。”张雪梅的脸腾地红到了脖根。张雪梅回忆:“我不是在故意说日语,炫耀自己,实在是习惯了,有些时候一些中文词一时反应不过来,有时是无意识就溜出一句半句日语。”在《围城》里,钟书先生把海归说话夹外语词,比作“夹在牙缝儿里的肉屑”,这时张雪梅是真正体会到了这比喻的刻薄。

  其次是文化的震惊。张雪梅讲,在日本公司同事不谈私事,平时有一说一,哪怕填一张图书卡,大家都会实话实填。而在国内,找出一张掺了水分的履历书并非难事,“真相大白”后当事人还理直气壮,“还不是为了能进公司工作吗?”或“填错了有什么了不起?”这让张雪梅感到了深深的悲凉。还有许许多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同样让张雪梅感到隔阂。如有一次朋友问张雪梅,月工资是多少?张雪梅含糊其辞时,朋友却直截了当地说了自己的工资,然后扔下一句“这有什么可保密的,我又不向你借钱。”然后扬长而去。张雪梅是独身,但女人的天性使她不愿过多地向外人谈起自己的年龄、收入和生活等。在国内有好心人给张小姐做媒。张雪梅开始欣然接受,因为好心人主动帮忙,又是免费,这让她感到了“还是祖国好”。然而随后好心人对她的刨根问底却让她为了难,最后是鹊桥没登上,张雪梅反而见媒婆落逃了。渐渐地,张雪梅感到自己已远离了自己曾那么熟悉的中国文化氛围。而自己身上受日本文化影响的部分又因自己是中国人而不被同胞接受,感受到了需要重新适应中国生活的困扰,张小姐终于向公司要求调回了日本。

  像张雪梅这样回国后深感逆文化冲击的华人不在少数。高健认为,这是因为一方面很多华人在日本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期,不知不觉间已潜移默化吸收了日本文化的很多东西,突然回国反而对中国文化不习惯了。另一方面,中国近20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腾飞,人的各种观念、社会风气,公众的价值观包括生活用语等都在迅速变化,而久别故乡的华人显然也陌生于这种变化,因而回国生活,一时不容于环境,或有自己已被时代边缘化的感觉都在所难免。逆文化的冲击虽挡不住华人回国的脚步,却也是许多华人在考虑回国时踯躅徘徊的原因之一。

  话归国,首代移民的文化特质

  逆文化的冲击可以使华人感到震惊,可以成为华人谈起回国时的热门话题,但是却绝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张志邦表示自己当年可以只身一人两手空空来到一无所知的日本留学,要适应日本文化,要学日本语言,还要打工上学,现在这一切都走过来了。与这些比起来回国重新适应国内的生活显然要容易得多。之所以他没有回国实在是出于更现实的考虑,主要是孩子和工作。

  当年张志邦来日时已30多岁了,几年后接妻子来日留学,其后把上小学的孩子也接来了日本,经过10多年的打拼,夫妻均大学院毕业。在日就了职,孩子也上了初中。张志邦称,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想回国的念头也就日甚一日,然而现实是国内高考竞争激烈,又无针对海外子女考学的政策,在日本日语环境下学习的孩子,回国参加高考竞逐必败无疑,因而为了孩子的前程,他们的回国日程表只能推到孩子上了大学再说。

  但孩子上了大学后,夫妻俩真的就可以轻松回国了吗?张志邦自己也不相信这么简单。“到时候夫妻俩都年近50岁了,回国能找到工作吗?靠积蓄生活能有安全感吗?”这一系列难题张志邦都想过了,但他相信总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的。他坚持没有加入日籍而是办了永住,就是因为回国这个念头从来没有在他的心中泯灭过。

  和张志邦不同,从国内直接来日就职的周民认为回国最大的障碍还是工作。周民大学毕业在国内工作了2年后来日做IT工程师。现在仍是独身的周民说,国内的文化环境他熟悉,哥们之间一起喝酒侃大山,父母的叮嘱唠叨,现在都成了他想回国的诱惑。而他自打登上日本土地那一天起就没打算长呆,只是想工作几年挣一点钱。因而他从来都是思归族的一员。

  在国内周民大学里学的计算器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他比学其它专业的同学幸运,顺利地找到了工作,但在北京一个月4000元的工资实在派不上什么用场,租房要用钱,找女朋友要用钱,吃饭穿衣都要用钱。你嫌工资少吗?公司外排队想来干的一大堆,看看报纸,大学毕业即失业的已不稀奇。周民计算了一下,即使拼命干,快速升了职工资也不会超过一万。这时日本一家公司招人,周民认为是个机会,就跨海来日了,5年里他跳了两次槽,现在工资拿到每月35万日元,年收入近500万日元。他认为自己留在日本的理由非常简单,就冲这500万工资,等钱挣够了,就回国,但钱多少是够,周民没有说。周民的一位华人同事却说了,他7年前来日时和周民一样,后来成了家有了孩子,什么时候回国,以后还能不能回国,他自己也不知道了,知道的只是眼下的几年不太可能变动。而张志邦周民的生活也正是很多华人的生活实态。

  一位研究社会学的学者一语道破了这个天机:思归、话思归,其实是第一代移民的文化特质。作为第一代移民,大多数人在出国前并没有移民定居的打算,只是出来闯世界,他们的梦想就是衣锦还乡,因而思归的念头可以说时刻活在他们的心里。但现实是随着在日生活渐久,生活的基础也越来越厚实,家庭、子女可谓树大根深,迁移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大。但回国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这也是华人思归现象的一个文化根源。

  就在笔者对华人思归现象进行采访时,一位落款为“总想回国”的华人在“在日华人”网页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每过一段时间想回国的想法就蠢蠢欲动。没有下决心回去的理由仅仅是工资差别。生活太现实,将来需要保障。在日本的同胞们,你们想回国吗?多久想一次?”这是又一位思归族吐露的心曲。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在日华人队伍的不断壮大,随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带给人们越来越强烈的冲击,思归族的队伍也在流动、壮大、蔓延…… (中文导报 记者李春雁)

上一页  [1] [2]  尾页


 

留学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留学:

  • 下一篇留学: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留学生省钱小技能解析

    中国研修生在日境况牛马不如

    去日本留学:一年的费用是多少

    盘点日本留学之必带物品

    申请日本留学的常见问题分析

    申请日本留学误区解析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