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生活的感触-走出彷徨
|
|
|
|
|
7月,儿子跟在我的身后,欢天喜地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9月,我只身背着行囊,又一次告别了家乡……
清晨出发的时候,儿子还在梦中,不忍打搅他的香甜,我轻轻吻着他可爱的小脸,泪水,已如涌泉。
自从4年前走出国门,孩子,就成了我心中一个难言的痛。初次分别时孩子还不满4岁,幼小的他,尚不谙世事,却已经过早地品尝到了离别的滋味。在一个梦醒的早晨,爸爸远行的背影,在他小小的脑海中留下了一道懵懂的风景;又一个早春的清晨,当他一觉醒来,妈妈又远离了身边……对于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会表达,不知道诉说,但那份孤单,那份委屈,那份无助,却一定是刻骨铭心的。
而对于撇家舍子的妈妈来说,这种思念的痛楚又何尝不是撕心裂肺!多少个难眠的夜晚,泪湿衣被,眼前晃动的总是儿子那张天真的小脸;多少个难捱的白天,百无聊赖,耳边回响的总是儿子那稚嫩的声音。
一年半之后,我终于将儿子接到了身边。面对着略带一丝拘谨,但却兴高采烈的儿子,我在心底发誓,孩子,妈妈再也不离开你了!
可是,全家团聚的喜悦尚没来得及仔细品味,随之而来的便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儿子留在日本,那就得接受日本的教育。我担心的是这种先入为主的异国教育是否适宜于我们中国的孩子?
日本的教育对中国的孩子来说,就如同鞋子和脚的关系,无论这双鞋子多么华丽多么漂亮,可它不适合我们孩子的脚。
“中国现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都是日本战后就摒弃了的!”日本导师面带自豪地说。“中日韩3国孩子的夏令营较量不就是中国教育失败的例子吗?”中国同学不无忧虑地说。可是,我还是忧心忡忡。将自己的孩子放在日本的小学里接受日式教育,我很不放心。
既不想跟儿子分开,又对异域的教育心存抵触,就在我的这种忧虑和不安中,儿子度过了他教育的启蒙期。
“妈妈,我会写假名了!”“妈妈,我认识汉字了!”“妈妈,我会唱国歌了!”这些也许会令所有的妈妈都欣慰的事情却没有给我带不来丝毫的开心。相反,儿子的欢呼雀跃反让我更加忐忑。在他还不太适应日本的学校环境的时候,我着急,怕他受难为;而在他一步步融入其中的时候,我又分外担心,怕他被同化。我的心里越来越焦虑。
我让妈妈从国内寄来全套的小学课本,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我期望儿子能在日本的学校学习之余,也不要忘掉对汉语的学习。其实,比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或许是一种文化的熏陶,或者是一种归属感的建立。
尽管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黄皮肤黑眼睛,但他们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却有着天壤之别。我真的不希望儿子长大成人后,有一个中国名字,却满脑袋的日本人思维。毕竟,他的骨子里是中国血统,他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就该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人生观,就该有属于自己那个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我固执地认为,这种世界观和归属感的形成是跟其早期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的,是跟他所接触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的。而单靠我见缝插针地教他几个汉字,讲几个中国故事,显然远远不够。望着对日本学校越来越适应,对中国文化越来越疏远的儿子,我的心也越来越惶恐。
决定送儿子回国读书后,我泪如雨下。想到自己和丈夫的学业尚没有完成,送儿子回国就意味着又一次的离别。而那种受思念煎熬的日子,我想起来都不寒而栗。“再坚持两年吧,到时候我们一起回去,”丈夫不忍地说。终于,在感情和理智的天平上,我选择了前者。不知这是一种属于母亲的情长还是一份母性的软弱?那一段日子,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困惑和不安。尽管,每天看着儿子去上学,守着他吃饭睡觉是一种天伦之乐,但内心深处,我又分明感觉到这种本末倒置的作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自私的行为。我甚至觉得自己就如一名杀手,正亲手葬送着儿子的前途。我不敢想象,成人后,在意识形态上不伦不类的他,将如何来安顿自己的灵魂?
暑假一开始,我就带儿子踏上了回家的路。回程的航班也是订好了的,我期望着两年的时间尽快过去,学业一结束,我们一家人立刻回国安居乐业。而接下来的两年,就当作给儿子的一份人生体验吧!我实在不愿意再一次经历分别的痛楚了!这样想着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其实是在拼命逃避而自我安慰。
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儿子欢快得像一只脱缰的小马。真是吃嘛嘛香,干啥啥爽,在这片生他的土地上,儿子放松、欢畅。可是,跟同龄的孩子比起来,他的功课的确是落大了。邻家的小伙伴看报纸已经畅通无阻了,儿子看电视却连题目都认不全。而且日本小学宽松的学习环境也养成了他不羁的个性。自由散漫,这些在中国小学杜绝的行为在他身上却已经形成了习惯。很难想象,两年以后,当他再一次坐在中国的课堂上的时候,那会是何等的不适,难受,而在别人眼里,他又会是何等地怪异,可笑。“当一个人与他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时,那种心灵上带来的冲击将是巨大的”,我忘记这是谁说的话了,但它却分明一遍遍地在我耳边敲着警钟。
要说离别那实在是不容易,但当再一次面临着感情和理智的较量时,我终于选择了后者。这是一个母亲的理性,更是责任。“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全部意义”——英国查理王子的名言给了我战胜自己的力量和勇气。
9月1日,我送儿子进入中国的新学校。教学楼前,儿子跟同学们一起行队礼,唱国歌,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那份神圣和庄严,模糊了我的双眼。看着孩子们戴着红领巾,讲着母语,雀跃在自己的天空下,我感到一种由衷的欣慰。尽管插班二年级对于一年级空白的儿子来说还有些吃力,但我相信他能迎头赶上。有些东西,落下了还能赶上,而有些东西,错过了将永远失去机会。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初期教育就是奠定他人生基础的关键,我庆幸我没有耽误他太久。我承认日本的教育有它的先进和高明之处,但一旦一个人失去了归属感,掌握再多的知识,拥有再多的能力,又有什么用呢?那将是一份找不到方向的痛苦和失去根基的悲哀。
|
留学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上一篇留学: 跟随记忆中的日剧走进日本
下一篇留学: 我在日本的4次嚎啕大哭 |
|
|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